量化交易新规实施:重点监管高频交易,影响几何?.
AI导读:
量化交易新规7日正式实施,重点加强高频交易监管,明确认定情形及差异化管理要求。新规对高频策略影响较大,部分量化机构已调整策略。新规实施将重构市场流动性结构,推动量化行业深度调整,加速分化与集中化。
量化交易新规7日正式实施。今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
其中,新规重点加强了对高频交易的监管,明确了高频交易认定情形,在报告内容、交易收费、交易监管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管理要求等,还对程序化交易可能出现的瞬时申报速率异常等四类异常交易行为作了进一步细化。
尚艺投资总经理王峥对第一财经表示,《实施细则》重塑市场生态,有助于过滤一些可能扰乱市场的“野路子”策略,让行业更健康、更透明地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规的实施对于高频策略的影响较大。部分量化机构已开始进行策略调整,开发基于更长周期的量化策略,以适应新规要求。
重点加强高频交易监管
程序化交易(俗称“量化交易”)是信息技术进步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成为证券市场重要的交易方式。
但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也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市场波动。
近年来,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2024年5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 (试行)》。今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发布《实施细则》,并于7月7日正式实施。
根据《实施细则》,投资者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等情形,均被认定为高频交易。在差异化监管方面,督促相关投资者履行额外报告义务等。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针对高频交易的差异化收费方案暂未最终落定。
王峥表示,差异化收费在于通过显著提高高频策略的摩擦成本,倒逼机构降低无效报单与幌骗交易。
新规影响几何?
就新规实施带来的影响而言,市场各方的关注多聚焦在流动性、量化私募交易策略及行业发展等方面。在多位受访的量化机构人士看来,新规涉及的标准提出已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机构对于降频测试、策略方向调整等已有提前布局。
王铮表示,市场流动性层面,量化新规在短期内可能对市场成交额造成一定影响,但过渡期内已有所消化,目前影响有限。但长期来看,将减少脉冲式流动性黑洞,重构流动性结构。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新规实施短期内可能引致局部市场流动性阶段性收缩与交易成本小幅攀升;长期来看,则有助于平抑市场异常波动、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市场投资逻辑由短期价格博弈向企业价值发现转变。
从策略维度来看,业内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实施细则》主要目的在于针对性约束高频交易、加强对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为行业发展划明监管红线,主要对于高频策略的影响较大。
王铮表示,高频策略生存空间将被大幅压缩,短期冲击较大。部分头部机构已经提前布局降频,但中小高频策略机构可能因合规成本上升面临淘汰。
整体上看,王铮认为,新规实施对量化策略的影响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行业格局上将加速分化与集中化。
李春瑜也表示,量化竞争维度将从技术执行速度全面转向策略研发深度,高频套利策略收益空间显著收窄,中低频量化与基本面量化策略将成为行业主流。
对于量化机构而言,李春瑜认为,首要任务是构建全面合规体系,其次,需积极推进策略转型,重点发展基于基本面分析的中长周期量化模型等低频率策略。此外,应当着力提升风险管理效能与技术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