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港股流动性盛宴与三季度展望
AI导读: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在充沛流动性下呈现结构性行情,IPO与再融资市场火爆。中金公司指出三季度流动性或趋紧,但结构性机会仍存,建议采取‘新哑铃’配置策略,关注分红与成长两端机会。
财联社7月22日讯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在充沛流动性驱动下,上演了一场“资金盛”叠加“资产荒”的极致结构性行情,尽管指数整体震荡,但局部热点轮番活跃,IPO与再融资市场也异常火爆。对此中金公司指出,今年三季度流动性环境或面临边际趋紧压力,但“钱多资产少”的宏观背景未改,建议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采取“新哑铃”配置策略。
流动性驱动下的港股异象
年初以来,港股日均成交额激增至2406亿港元,较2024年日均1318亿港元增长超80%,创历史新高。南向资金持续活跃,日均流入61.5亿港元(2024年日均34.7亿港元),年内累计流入7877亿港元,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这一流动性盛宴直接催生了几个关键现象:对宏观不敏感的结构性行情尤为活跃;容易形成热门板块的抱团和拥挤交易;更多公司赴港上市,包括A to H公司,再融资也不断增多;港股“打新交易”也明显活跃。AH溢价收窄、甚至部分个股持续溢价,如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





宏观“钱多资产少”+微观资金供给充沛
港股活跃流动性的宏观根源在于“资金盛”(内地货币充裕)与“资产荒”(高回报资产稀缺)的组合。微观层面则体现为资金供需两旺:内地流动性充裕但缺乏优质资产,推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香港金管局投放大量流动性导致港币流动性异常宽松;外围美元流动二季度同样宽松。南向资金强劲流入,截至目前的流入规模已接近去年全年,南向定价权在边际上和结构上不断提升。


展望三季度流动性边际趋紧结构市仍是主旋律
中金公司预计三季度港股会面临多方面的流动性边际趋紧的压力;量级上,下半年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可能延续甚至加速,但资金供给速度能否加速还要看“赚钱效应”。该券商指出,“资金盛+资产荒”延续,南向配置趋势(尤其保险资金)或持续,但需关注A股边际吸引力是否回升,以及银行等高股息板块短期估值透支后的波动。港元汇率触及弱方保证,金管局已开始回收流动性,港币流动性难以更宽松。对于南向资金,全年流入或超万亿港元,但下半年速度可能放缓。在外资方面,中金公司期待长线外资大幅回流不现实,但主动外资配置比例已较低,大幅流出空间有限。


当前市场为结构性行情把握“新哑铃”机会
中金公司指出,当前恒指风险溢价回落至6%,短期估值扩张空间受限,指数有效突破需关税、财政、AI三大因素出现超预期利好。基准情形下,恒指或在24000点附近震荡。该券商建议维持“稳定回报(分红)+成长回报(成长)”的哑铃型配置框架,但需根据板块透支程度进行阶段性轮动(“新哑铃”)。分红端,银行股短期估值透支明显,吸引力下降,可考虑将部分仓位轮动至保险板块。成长端,新消费短期透支较多,建议关注预期相对冷静、存在催化潜力的方向:AI应用、机器人、创新药。(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