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港股市场募资重返全球前五,智驾行业成IPO突出赛道
AI导读:
2024年港股市场募资额重返全球前五,内地公司IPO占主导地位。智驾行业成为突出赛道,自动驾驶企业扎堆上市。港股市场实现多项突破,但离高峰尚远,投资者对自动驾驶商业化持谨慎态度。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2024年,港股市场募资表现强劲,重返全球IPO市场前五名。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中国内地公司IPO在香港新上市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1月6日,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包括原始IPO和二次上市)共融资110亿美元(约855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86.7%。在全球IPO证券交易所排名中,香港位列第五,占据了9.1%的市场份额。前四名分别为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195亿美元)、孟买证券交易所(173亿美元)、纳斯达克(170亿美元)和纽交所(163亿美元)。
港交所统计显示,2024年港股市场共有71家新公司上市,其中68家在主板挂牌,3家在创业板(GEM)挂牌。至此,香港上市公司总数增至2631家,较2024年初增加了22家。
伦交所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公司在香港新上市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融资额占比高达96%,总计105亿美元。其余融资额则来自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发行人。
香港IPO市场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复苏。LSEG交易情报高级经理Elaine Tan指出,得益于几笔大额IPO交易的推动,香港IPO市场在2024年实现了显著反弹。其中,美的集团的46亿美元二次上市是自2021年快手科技62亿美元IPO以来,香港规模最大的上市案例。
2024年,港股市场共有14只新股首发募资额超过10亿港元,其中四家企业募资额超过50亿港元,而2023年仅有珍酒李渡一家公司募资额超过50亿港元。此外,得益于政策端的支持,A股上市公司二次上市以及从A股转道H股的热度持续上涨,美的上市后香港“A+H”股数量增至149只。
从行业表现来看,制造业板块表现尤为突出,占总IPO募资额的49.5%,高达56亿美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了四倍有余。同时,高科技板块IPO数量位居首位,这反映了市场对数字增长、技术进步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兴趣日益浓厚。Elaine Tan表示。
智驾行业成为港股IPO市场的突出赛道之一。从年初速腾聚创上市,到2024年最后一天赛目科技开启招股,智驾赛道IPO贯穿全年。其中,地平线机器人的54亿港元IPO是2024年香港最大的原始IPO。当前,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爆发初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67.1%。这一风口下,智驾企业扎堆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12家智驾公司在港股市场上市或递表。这些公司分布在自动驾驶产业链的各环节,包括激光雷达厂商、Robotaxi运营商、智能汽车芯片制造商以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已在港股上市的九家智能驾驶企业募资额累计达约101亿元港币,占全年港股融资总金额约12%。
港股市场之外,临近年末,还有两家Robotaxi公司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赴美上市成功。这些企业普遍实现高增长,如地平线在2024年11月宣布出货量突破700万,已定点量产车型超过290款;速腾聚创2024年前三季度卖出了38.19万台激光雷达,同比增长超过2.5倍。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智能驾驶是2024年的重要景气赛道之一。首先,伴随端到端模型的发展应用,高阶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其次,国内蔚小理、华为、小米等纷纷布局,智能驾驶功能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决策因素,伴随功能进一步升级,潜在市场将继续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黑芝麻智能为港股市场首个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同时也是港交所去年第二家根据“18C章”上市的公司。2024年内,共有三家根据“18C章”上市的公司,还包括晶泰科技和越疆科技。2023年,港交所推出特专科技第18C章,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科技公司上市;2024年8月,证监会与港交所宣布对18C新规进行为期三年的短期修改,对已商业化和未商业化的特专科技公司最低市值要求均下调20亿元。
港股市场在De-SPAC领域也实现了突破。2024年10月,东南亚电商代运营公司Synagistics在香港联交所以De-SPAC方式上市,成为香港2022年设立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机制以来的首个并购交易案例。
德勤中国预测,2025年A股发行人、内地龙头企业、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和海外公司将会推动香港新股市场,市场全年将会录得约80只新股,融资1300至1500亿港元。科技、医疗及医药和消费行业仍将会是新股市场的引擎。
然而,尽管港股市场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募资成绩,但无论是上市数量还是融资额,目前港股市场离高峰尚远。港股IPO数量的高峰出现在2018年,达到208家;融资规模则在2006年和2010年达到峰值,分别是3278亿港元和4323亿港元。可以说,当下香港新股市场只是完成了底部爬坡。
从二级市场来看,资金对港股市场的新股持谨慎态度。去年在港股上市的新股中,有25家在上市首日收跌,上市首日破发率为35.7%,远高于A股市场新股1%左右的首日破发率。
对于投资者而言,自动驾驶、Robotaxi业务能否真正实现商业化是其关注焦点。但目前自动驾驶产业仍在“持续烧钱”,研发投入巨大而回报周期偏长,哪怕上市也尚且没有松一口气的机会。据Wind数据,在已上市的自动驾驶企业中,仅有黑芝麻智能实现盈利,其余企业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亏损。如地平线,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50.98亿元,同比扩大170%。地平线在招股书中透露,预计全年亏损会大幅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研发持续投入。
商业化投放走在前列的公司也未能幸免。2024年前三季度,文远知行净亏损达到19.24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小马智行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5178万美元,亏损有所收窄。小马智行此前表示,预计在2025-2026年左右,实现千台Robotaxi落地运营才有望实现单车毛利转正。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