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十四五”收官之际,A股市值破百万亿,资本市场经历系统性重塑。注册制全面推开、多层次架构完善与投资者保护强化成亮点,但融资失衡、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待解。展望“十五五”,改革将聚焦注册制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与国际化开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A股重返3700点,总市值首破百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在资本市场系统性重塑过程中,注册制全面推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强化。然而,融资结构性失衡、服务创新包容性不足等问题仍待解决,市场资金稳定性与投资者结构优化成为关键挑战。

过去五年,资本市场经历深刻变革:2021年北交所成立,2023年注册制全市场实施,2024年形成“1+N”政策体系。全面注册制降低企业上市门槛,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多层次架构满足差异化融资需求。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A股股权融资总额超5.64万亿元,IPO募资1.62万亿元,其中“两创”板募资占比超三成,北交所占比0.86%。

在投融资生态平衡方面,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投资者结构向机构化转型,境内专业机构持股市值占比提升至18.46%。退市机制常态化加速,五年间186家上市公司退市,较“十三五”增长5倍。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力度加大,现金分红超8万亿元,回购金额达5764亿元。同时,监管严打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2021-2024年查办案件2668件,移送涉刑线索596起。

尽管改革成效显著,但融资结构性问题与服务创新不足仍待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脱实向虚、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国际化水平有限等短板凸显。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需构建适配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专家建议加强创业板、科创板建设,降低上市门槛,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并强化穿透式监管。

展望“十五五”,资本市场改革将聚焦注册制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与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证监会明确下一阶段重点: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促进资源向新产业集聚;健全逆周期调节机制;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未来需加强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推动科技与监管融合,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