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长牛行情下的投资机遇与资金动向
AI导读:
近期市场突破3800点后震荡调整,展现慢牛长牛特征。五路资金入市推动行情,投资者分歧大。科技牛预计为主线,AI革命带来新机遇。美联储降息预期对A股形成利好。
近期市场在连续上冲突破3800点之后,出现了震荡调整的走势,这也反映出这轮行情的特点是慢牛长牛,而非快牛疯牛,符合股市看大盘的长期趋势。这轮行情主要是靠政策利好以及资金推动,股市热点不断。五路资金入市给市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因不同资金流入的速度和节奏不同,导致这轮行情是持续时间较长的一轮行情。
投资者对于本轮行情的分歧依然较大,看多的人很多,看空的也不少。因此,上涨时做多热情就会被激发,上涨很快;下跌时,一些看空的人就会趁机抛售,市场出现反复震荡拉锯的走势,体现了股市看个股的差异化表现。
整体来看,这轮行情在突破3400点箱体上沿之后,开始连续上攻,已经逐步形成了牛市走势。市场的赚钱效应和上半年相比明显提升,投资者信心得到了有效提振。然而,这轮行情和十年前的牛市有所不同,行情的节奏较慢,或呈现出进两步退一步的特点,且持续时间有望达到两年到三年。其实,慢牛和长牛更能让投资者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在慢牛和长牛行情中,大家可以潜心研究,通过配置好行业、好公司、好基金来抓住机会。
这一轮慢牛和长牛行情,预计对提振消费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会有更多的投资者通过买股票、买基金赚到钱,从而带动消费增长。当前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通过以旧换新,上半年已推动受益产品的销量同比增长30%。让更多投资者获得财产性收入,消费增长将更加强劲,这与股市看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有五路大资金推动了这轮行情的演进。第一路资金来自居民存款的转移。我国居民存款已达160万亿元,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跌破1%,近期部分银行也下调了三年期存款利率。这些居民存款需要找到较好的投资出口,资本市场的走强成为吸引居民储蓄转移的重要市场。7月新开股票账户数达到200万户,近期发行的新基金首发规模普遍超过10亿元。这些都是居民存款向资本市场搬家的重要迹象。未来两三年,将会有更多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总量可能达到20万亿元至30万亿元,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的特点。当前房产依然是家庭资产的重要配置,股票和基金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不到5%,而房产超过50%。未来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的大转移,可能会让家庭资产配置中权益资产的比例达到10%左右。
第二路资金是机构的加仓,特别是险资的加仓,大盘蓝筹股的强势表现带来了指数的突破。第三路资金来自楼市转出的资金,许多投资者通过资产配置转移,变现多余的房产进入资本市场寻找机会。当前楼市成交低迷,房价上涨预期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从楼市流出的资金也成为股市的援军。第四路资金是从债市流失的资金进入股市,近期股市回升,而债市明显下跌,许多投资者抛弃债券,增加股票的配置比例。第五路资金来自传统行业,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的资金,这些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寻找新机会。
这轮行情预计是科技牛,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强调这一点。近期科技龙头股的绝对股价已超过白酒龙头股,这体现出时代的变迁,投资者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预期非常高。许多领涨的股票持续上升,带来了强烈的赚钱效应,而传统板块则表现低迷,许多仍在底部区域未能复苏。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是大趋势,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传统行业的机会可能减少,而新兴产业的机会更多。看产能过剩的行业,经营困难;看新兴行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因此,投资者要及时转变思路,这轮牛市预计是科技牛,科技创新将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近期恒生科技指数表现不佳,主要因为恒生科技以互联网巨头为主,虽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但增速已明显放缓,投资机会减少。现在我们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人工智能革命,AI+消费的最佳落地场景是人形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算力算法、光模块等,这些才是AI时代的最受益方向。资本总是很聪明,资本流向的地方代表未来行业,而非过去的成功企业。对于投资者来说,所获得的回报是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而非过去的辉煌。我一直倡导价值投资,但很多人误解为要买传统低估值蓝筹股,这是错误的理念,投资者在经济转型中要关注科技成长股。但是科技创新股票难免泡沫,特别是科技股经常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情况,成就一家科技巨头的背后可能有许多企业最终被淘汰,因此科技产业投资必须坚持深入的行业研究,分析企业竞争力及核心技术,找到下一个冠军企业。投资者也可以配置相关主题投资基金,抓住科技牛的机会。
美联储9月有较大概率降息,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而7月CPI为2.7%左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可能在特朗普的压力下进行首次降息,预计降息25个基点,并可能在年底再降息一至两次。美联储降息将带动其他央行跟随,中国央行也可能继续降准降息支持经济复苏,这将对A股市场形成一定利好支撑,特别是对于负债率较高的行业,将有更大推动作用,也符合股市研报的分析。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