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三部门推出稳增长政策,推动A股市场活力释放。今年A股市场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3万亿元,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元,市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投资者热情高涨,资本市场生态加速优化。

在国新办2024年9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联合推出一揽子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政策,释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今年以来,A股市场单日成交额数次站上3万亿元、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元……一组最新数据折射出“9·24”一揽子政策实施近一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活”的生态加速形成,A股市场(关键词1)活力显著提升。

这些积极转变,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发力与精准施策。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资金供给、市场结构、生态建设实现多维度突破。市场人士预计,下一步,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和投资吸引力的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活”的特征凸显

多项关键指标显示,A股市场(关键词2)活力正持续释放。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上升,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全市场两融规模上升,信用市场风险偏好趋于乐观。截至9月18日,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为24024.65亿元。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两融余额重返高位,显示投资者正不断加大A股权益配置,市场活跃度继续提升。

日均成交额明显提升。今年以来A股市场单日成交额数次突破3万亿元,总市值站上百万亿元规模。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当前成交放量是政策与市场多方合力的结果。从政策面看,财政贴息等宏观政策与长期资金入市等制度改革协同,释放流动性并重塑定价逻辑,产业政策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推升相关赛道估值。

投资者入场步伐加快。上交所数据显示,8月A股新开户数265.03万户,环比增长34.97%,同比增长165%。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认为,目前融资余额、私募基金规模持续攀升,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活跃,行业类ETF持续净申购,成为当前居民增量资金入市的主要渠道。展望后市,偏股公募基金发行将继续接力,有望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稳”的根基筑牢

市场活跃度提高、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政策协同显效背景下“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落地实施,宏观政策协调性持续增强,为市场企稳回升和信心修复提供了坚实支撑。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是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和活跃度的动力源泉。科创板“1+6”政策推出、新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与公募基金改革、《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发布……近一年来多项政策协同发力,从市场层次、资金结构、服务实体等多维度提升市场韧性和深度。

“这些政策举措从市场分层、交易机制、资金供给、服务实体经济等多个维度,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与活跃度,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筑牢根基。”田利辉分析。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提升市场活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关键一招。《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对公募基金、养老金等全面实施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这些制度安排直面A股“长钱不足”“长钱不长”等问题,着力疏通入市堵点,彰显出推动“长钱长投”的政策决心。

上市公司掀起回购潮、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功能、国资委强力推进央企市值管理考核、机构投资者联手加仓……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看来,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市场“稳”的力量不断壮大。构建崇法守信的市场生态是助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的重要保障。从依法打击欺诈发行和持续信息披露造假,到依法打击编传虚假信息、“维权黑产”、发行上市环节不正当竞争等干扰市场正常运行、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再通过典型案件审理促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便利投资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成龙看来,依法规范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等市场参与人的行为,正全方位助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投资者“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市场生态。

改革再出发

当前,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但“稳”的基础仍需加强。下一步,在继续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等政策预期下,市场内在稳定性与长期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融资端方面,预计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举措有望推出,深化科创板(关键词3)、创业板、北交所改革,提升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在股票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定位,拓展未盈利企业的上市通道,增强市场包容性。

投资端方面,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发展耐心资本仍是重点。“可完善保险、年金等资金的权益投资监管,推广长周期考核,优化理财、信托等入市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财务造假惩防体系建设,用好市值管理工具,增强投资者回报。应加大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简化流程、促进系统互通,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田利辉建议。资产端方面,需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严控利益输送,完善公司治理。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建议,应进一步深入落实“并购六条”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促进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严格执行应退尽退,加速劣质企业出清;推动财务造假惩防意见落地,强化独董监督职能,进一步巩固市场“稳”的基础、激发“活”的动力(关键词4)。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