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周,科创板新股聚焦,恒坤新材更新了招股书,透露了融资额度减少和募投项目调整的信息。同时,公司光刻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小批量供货。但市场也关注到,恒坤新材自产产品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且部分产品毛利率仍为负值。


科创板日报》5月26日讯(记者黄修眉) 本周(5月19日至5月25日),科创板新股聚焦,1家拟上市企业更新进展。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坤新材”)回复了首轮审核问询,并更新了招股书。

恒坤新材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是国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次招股书更新,透露出其融资额度从12亿元减少至10.07亿元,募投项目也有所调整。

(图:恒坤新材于今年5月19日更新的招股书)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至2024年,恒坤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01亿元、0.90亿元、0.97亿元。同时,公司存在对部分境外供应商的依赖。

在首轮审核问询中,上交所对恒坤新材的核心技术、技术来源、实际控制人、成本和毛利率等17个问题进行了追问。恒坤新材回复称,除部分原材料已实现自产外,其他主要依赖进口。光刻材料方面,公司已取得年度接近3亿元的销售规模,且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小批量供货。

此外,恒坤新材还透露,ArF光刻胶、SiARC以及Top Coating等产品在国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正积极推进客户送样验证,部分产品已小批量供货,研发失败或客户拓展不利风险整体可控。但市场也关注到,恒坤新材自产产品产生的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且部分自产产品毛利率仍为负值。

未来,恒坤新材在本土化替代过程中,如何实现自产产品盈利能力提升,以及业绩可持续增长,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