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多项创新机制解析
AI导读:
科创板在发行条件、审核权力、定价机制及交易机制等方面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存在显著差异,强调持续经营能力,试行注册制,全面采用市场化询价方式定价,交易机制更灵活,持续监管更严格。
科创板在多个方面与现有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存在显著差异,涵盖发行条件、审核权力、定价机制以及交易机制等多个层面。
首先,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包容,不仅参考财务指标,还设计了包括市值、营收、经营活动现金流、研发投入和产品技术优势等五套综合标准。这一改革使得尚未盈利但具备明显技术优势的企业也有机会在科创板上市。
其次,审核权力从证监会转移至上交所,科创板试行注册制,由上交所负责发行上市审核,证监会负责准予注册的决定。这一变化提高了审核效率,降低了企业上市门槛。
在定价机制方面,科创板全面采用市场化询价方式,相比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直接定价方式,市场化询价方式使得定价更加准确。同时,科创板还引入了私募参与网下询价配售、保荐机构跟投机制、高管参与战略配售以及绿鞋机制等,进一步保障了定价机制的市场化。
交易机制方面,科创板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投资者个人证券及资金账户的门槛为50万,涨跌幅限制放宽到20%,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此外,科创板还增加了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并允许自上市首日起作为融资融券标的。这些变化使得科创板股票的波动比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更大。
在持续监管方面,科创板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科创板企业更容易触发退市,且取消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环节,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公司第一年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仍触及即退市。此外,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公司将永久退出市场。
最后,科创板允许达到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分拆成业务独立、符合条件的子公司上市,这一政策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尚不允许。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