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显著,三端结构优化
AI导读:
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74217.35亿元。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显著,国泰海通、中信证券等五家投行保荐项目及收入占比高。科创板六年运营成果显著,呈现“发行、投资、资产”三端结构优化。
财联社7月27日讯(记者陈俊兰)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六年来,科创板在企业培育、制度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成绩斐然。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已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74217.35亿元,通过IPO融资9257.28亿元,占同期IPO融资额的40.62%。
从投行表现看,科创板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显著。65家券商累计实现承销保荐收入482.07亿元。国泰海通、中信证券等五家投行保荐项目占比超五成,累计保荐收入占比达65.25%。
排名前五券商参与保荐项目占比超五成
六年时间,登陆科创板的上市公司达589家,募资总额累计9257.28亿元。国泰海通证券IPO项目最多,为106家,市场占有率达20%。这五家券商累计保荐数量达到395家,累计占比54.56%。

保荐项目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券商,分别是国联民生证券(37家)等。保荐项目超过10家的券商还有长江证券承销保荐等。
目前,仍有36家公司的科创板IPO项目排队在审,募资合计为710.5亿元。在审项目最多的券商为中信证券,为10家。
国泰海通、中信承销保荐收入最高
65家券商实现承销保荐收入共计482.07亿元,前五家券商累计实现承销保荐收入314.54亿元,占总比65.25%。

国泰海通证券以101.17亿元的收入稳居行业第一,中信证券实现收入75.91亿元。承销保荐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还有国信证券等。
尽管头部券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中小型券商也在积极参与。此外,外资券商如摩根士丹利证券等也有参与。
记者梳理发现,科创板589家上市公司中,8家的募集资金超过百亿。中金公司共参与四个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589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5家企业的首发承销保荐费用超过2亿元。
科创六年呈“发行、投资、资产”三端结构优化
科创板的设立和发展,不仅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也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
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构建了一套适配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数据显示,在589家企业中,共有379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2025年6月12日,科创板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等。
对于科创板六年来的运营成果,广发证券表示呈现“发行、投资、资产”三端结构优化。
在发行端,IPO“新质”成色优化,“并购潮”启动IPO。第一,“硬科技”行业结构显著。第二,科创板IPO累计募资显著,且细分领域向“新质”领域拓展。第三,并购重组政策效应显著。
在投资端,“机构化”稳步提升,“指数体系”不断完备。第一,投资者结构“机构化”稳步上台阶。第二,科创板指数投资体系不断丰富,ETF规模持续增长。
在资产端,前沿产业高景气,研发强度延续高位。第一,科创板景气度分化。第二,生物医药产业盈利预期显著高增。第三,科创板延续高研发强度。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