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当下我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规模持续攀升,前沿领域单笔超亿元融资事件频发。2025年具身智能赛道融资事件及金额均创十年新高,折射出覆盖面广、融合度高、包容性强三重积极信号。各方需将融资热潮转化为企业持久动能,打造核心技术、构建高效治理、锻造商业价值。

  当下,我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规模持续攀升,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单笔超亿元融资事件频频发生。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具身智能赛道发生超过123起融资事件,涉及资金规模超过173亿元,融资事件数量及金额规模均已超越去年全年,并创下近十年来的最高纪录。这既是金融资源加速向“新”集聚的体现,也显示出资本市场正积极拥抱科技创新(科技创新)

  笔者认为,当前“科技投融资热”折射出三重积极信号:其一,覆盖面更广,从初创期到成长期、成熟期,投融资热下创新活力在各阶段企业中竞相迸发;其二,融合度更高,产融结合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产业链形成“技术突破、资本加持、市场验证”的良性循环;其三,包容性更强,证监会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科创板、创业板)

  接下来,各方要让这股融资热潮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能。这不仅需要更好的市场环境,更需要企业主动作为,保障资金的精准投入与高效转化。

  首先,要打造核心技术“强磁场”。企业必须摒弃浮躁心态,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要敢于投入、勇于突破,构建难以被复制的护城河,形成强大的磁吸效应。

  建议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投入与融资规模的动态挂钩机制,形成技术突破、估值提升、融资扩容的良性循环。

  其次,要构建高效治理“净化器”。目前,在科技创新企业中,处于初创期或者成长期的企业占比较高。这些企业需建立健全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出现盲目扩张、低效投资。同时,企业要主动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以诚信赢得资本市场的长期信任。

  最后,要锻造商业价值“转化器”。科技创新企业要着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和迭代升级,以优异业绩为后续融资、上市等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行业头部企业需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助力形成优质产业集群。

  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持续“双向奔赴”,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