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二季度中枢偏高震荡,公募改革影响几何?
AI导读:
本文分析A股二季度宏观预期难有方向性变化,维持中枢偏高震荡市的判断。同时探讨主动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的长期与短期影响,以及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性价比。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一、短期宏观预期难有方向性变化,维持二季度是中枢偏高震荡市的判断:中美日内瓦经贸联合声明后,中期A股基本面节奏预期并未根本变化(年内A股盈利能力难有改善),暂不足以支持A股向上突破。但二季度从“抢转口”到“抢出口”,5月国内宽货币及时兑现,基本面有望脉冲式改善。平准基金支撑资本市场预期,A股市场下行风险可控。短期宏观与行业结构均缺乏突破方向,维持二季度中枢偏高震荡市的判断。
中美经贸关系缓和,中国外需预期修复,或支持A股向上挑战震荡区间上限。但2025年供给增速中枢偏高,A股供需格局难有向上拐点。基本面节奏预期未变,暂难支持A股向上突破。不过,短期数据验证有望保持强势,至少排除了下行风险。
结构上,科技、消费、医药是A股一季报高景气的主要方向。但二季度政策对冲受益的消费短期基本面弹性受限,科技需新产业趋势催化,国防军工长期景气升温但短期催化不足。A股短期在结构上缺乏突破方向。
二、主动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不低估长期影响,不高估短期影响。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是长期改革,其短期映射成为结构性行情的主要线索。主动公募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是梳理产品策略的一次机遇,但持仓靠拢未必普遍。公募产品策略需契合监管导向,也需适应市场与渠道偏好。短期市场博弈公募持仓靠拢,需严守性价比,把握好节奏。
宏观与行业结构均缺破局点,市场集中讨论公募基金改革影响。公募产品调整基准与持仓靠拢是两件事。主动权益产品多以宽基指数为基准,未来业绩基准将更明确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持仓靠拢未必普遍,公募需与市场环境和渠道偏好相适应。开发相对稳定的Alpha来源才是重点。
结合市场判断,公募改革的中短期影响显现。公募基金的收益率考核指标处于底部区域,未来两年结构性行情可能强化,公募收益率指标或逐步走出底部。未来两年,公募盈利客户占比和零售渠道规模扩张可能逐步恢复。
主动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符合海外经验,可能是A股市场和公募行业发展的最终状态。短期市场博弈公募持仓靠拢,需严守性价比。
三、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短期性价比已偏低。市场对基本面变化的定价效率下降,科技相对消费性价比更高,可做中期布局。继续看好国内AI产业链和具身智能投资机会,医药生物(CXO、创新药)维持中期推荐。
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已处低性价比区域。公募低配行业往往是保险超配行业,高位区域需谨慎。短期市场对基本面定价效率下降,内需刺激减弱,出口链预期修复等基本面线索未完全反映。
科技相对消费性价比高,可做中期布局。国内AI产业链和具身智能投资机会被看好。机器人微观结构更好,短期对催化反应更有弹性。医药生物(CXO、创新药)维持中期推荐。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申万宏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