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12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的震荡回调趋势,探讨了春季躁动的核心逻辑,分析了今年春季躁动能否如期而至,并给出了精准捕捉春季躁动的行业线索的策略,重点关注内需消费和科技领域。

自12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在多重因素交织下,包括外部风险扰动、市场流动性收紧、即将实施的最严“退市新规”以及业绩预告风险等,呈现出震荡回调的趋势。据统计,万得全A指数从12月10日至1月10日累计下跌了9.3%。面对这一局势,投资者不禁要问:今年的春季躁动行情能否如约而至?我们又该如何精准捕捉春季躁动的行业线索呢?

春季躁动的核心逻辑揭秘:

春季躁动,作为A股市场的一种典型日历效应,通常指的是在1月至3月期间,股票市场大概率会出现阶段性上涨行情,尤其是2月份取得正收益的概率最高。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从基本面来看,1月是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的关键期,随后市场进入经济数据和业绩的空窗期,投资者的目光开始转向对新一年盈利的乐观预期;其次,从政策面来看,1月中下旬地方两会密集召开,3月份全国两会召开,市场对政策预期的博弈加剧;最后,从流动性角度来看,春节前资金面往往趋于紧张,但节后随着资金回流,流动性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今年春季躁动能否如期而至的分析:

从基本面角度看,尽管10月以来经济数据的改善显示出前期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但向盈利端的传导仍存在一定的时滞。12月PMI的两个价格指标以及CPI、PPI仍处于低位,导致市场对2024年企业盈利预期有所下调。然而,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逐步落地生效,市场对2025年经济基本面修复和企业盈利兑现仍抱有期待。在此背景下,政策的持续发力成为关键。

从政策面角度看,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近期也表示,2025年的财政政策方向清晰明确,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将是非常积极的。因此,在两会前,政策预期将持续发酵和演绎。

从流动性角度看,在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政策定调下,宏观流动性环境有望维持偏松状态。虽然2024年末降准降息预期落空,但央行四季度例会提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因此,一季度仍存在降准降息落地的窗口期。

此外,随着特朗普于1月20日正式就职,外部环境有望更加清晰。国内政策有望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变化灵活应对。在政策牵引下,A股市场的“春季躁动”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精准捕捉春季躁动的行业线索的策略:

回顾2011年以来A股春季躁动期间的领涨行业及其原因,可以发现经济形势、产业趋势以及政策支持是影响行情表现的重要因素。例如,2021年和2022年周期股领涨的背后是PPI高企的经济形势;而2023年和2024年TMT领涨的背后则是AI浪潮的产业趋势以及国内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

展望今年春季躁动行情,内需消费和科技领域将成为重点关注方向:

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首。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两重两新”是扩内需发力的政策重点。近期,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汽车、家电、家居、消费电子等领域有望显著受益。

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位列今年重点工作的第二位。预计聚焦“高端制造+科技”的新质生产力将受到政策的持续倾斜。近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地方两会各地产业“共识”,尤其是密集提到的新方向。此外,在全球视角下,科技领域也是重点关注的投资主线。当前,全球AI产品创新加速,端侧AI是未来规模化扩展及应用落地的重点。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国内企业的迎头赶上,有望为国内AI产业链带来加速发展机遇。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