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2月5日,A股和港股市场迎来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机构综合分析历史数据、国内经济基本面等因素,对2月A股市场表现持乐观态度,港股市场估值修复正在路上。科技成长板块作为布局主线继续看好,红利资产也备受关注。

2025年2月5日,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A股市场迎来了节后的首个交易日。综合历史数据、国内经济基本面等因素,当前多数机构对2月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持乐观态度,普遍预期市场将迎来上涨行情。同时,港股市场也展现出积极的复苏迹象,估值修复进程正在加速,2025年整体上行趋势明显。

在后市配置方面,科技成长板块继续受到机构的青睐,成为布局主线。其中,AI算力和应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投资潜力。这些领域不仅代表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也受益于当前政策环境的支持。此外,出于避险需求,盈利预期相对稳定的红利资产,如银行、运营商等,也被视为投资者配置的优质底仓。

回顾A股市场春节前的走势,主要股指在1月上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震荡下跌,但随后出现了小幅反弹。西部证券策略分析师慈薇薇表示,1月市场走势呈现出“L”型形态,即所谓的“挖坑”行情。然而,随着海外不确定性因素的落地,当前市场已处于一个盈亏比相对较好的位置。因此,她建议投资者把握短期市场活跃的窗口期,对2月行情的预期可以更加乐观。

华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邓利军也持有相似观点。他认为,从历史数据来看,2010年至2024年期间,上证指数在2月实现上涨的年份占比高达73%。此外,当前外部负面冲击可能边际改善,春节后市场对政策的预期进一步升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可能不断落地实施。叠加降准等流动性宽松政策的预期,市场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宽松,为A股市场的上涨提供有力支撑。

从基本面数据来看,当前国内经济延续向好趋势,这也是支撑A股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弛通过对我国2025年1月制造业PMI数据、2024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的分析指出,国内经济边际向好的趋势未变。其中,“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叠加居民存量贷款利率的下调,对消费需求形成了边际支撑。同时,“抢出口”效应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韧性也支撑了我国出口的增长。

在人形机器人亮相春晚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的同时,AI产业的投资机会也备受瞩目。申万宏源策略团队认为,DeepSeek的发布撼动了全球AI市场,提升了中国AI产业投资机会的全球关注度。这使得AI算力和应用、人形机器人等板块可能成为短期A股市场相对全球股市的重要Alpha线索。此外,考虑到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披露期临近,供需格局改善率先得到验证的方向也有望占优。因此,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动力电池、创新药和CXO等板块。

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在看好硬科技方向投资机遇的同时,也看好消费医药板块。他认为,科技板块顺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产业周期仍处于向上通道,基本面趋势更好、确定性更强。因此,可重点布局AI技术应用端的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此外,受到财政重点支持的数字基建、信创、半导体等方向也值得关注。同时,消费医药板块下跌时间长、低估低配,未来增量财政政策有望向消费倾斜,因此也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避险属性较强的红利资产在2025年初继续受到市场关注。随着《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发布,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提振了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国泰君安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认为,红利资产有望持续受益于该方案。结合股息率和经营稳定性等因素,他推荐银行、运营商、铁路、公路等品种作为配置选择。同时,港股股息率优势更明显,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在A股市场因春节假期休市期间,港股市场科技板块表现活跃。部分AI、半导体板块个股逆势冲高。2月4日,港股市场迎来大涨,主要股指中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盘中双双创出阶段新高。国信证券海外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王学恒认为,随着美债利率下行以及1月港股市场各个板块业绩普遍上修,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正在加速进行。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张继强建议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配置上采取哑铃策略,并沿盈利预期变动情况寻找调仓或增配的方向。他建议增配DeepSeek发布催化下盈利预期有所上修的港股互联网与科技硬件标的;适当增配受益于春节消费数据回暖、盈利预期有所上修的大众消费板块;同时,盈利预期相对稳健的红利标的仍可作为底仓配置的选择。

展望港股市场2025年的整体表现,吴信坤认为港股市场流动性宽松有望延续,美联储降息趋势不改。微观层面除港股通带来增量资金外,外资也有望阶段性回流。港股基本面复苏的大方向较为确定,复苏进程关键看增量政策落地速度。综合而言,影响港股市场的因素中积极因素偏多。考虑到当前估值、投资者情绪仍处于历史偏低位置,2025年港股市场有望迎来上行趋势。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