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现场检查趋严:覆盖面大幅提升,抽签率与复核机制待强化
AI导读:
证监会宣布IPO现场检查与现场督导覆盖面将大幅提升至不低于三分之一,同时抽签率及复核机制也待进一步强化。文章还提到次新股暴雷后对投资者的保护问题,提出建立持股回购或其他形式的补偿机制以保障投资者利益。
在近期证监会召开的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及2月1日发布的《吴清: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文中,均明确指出IPO现场检查与现场督导的覆盖面将大幅提升,从原先的约10%提高至不低于三分之一。这一举措无疑预示着IPO现场检查的趋严态势,IPO公司及其中介机构应摒弃侥幸心理,严阵以待。

来源:证监会
IPO抽签现场检查制度自2014年实施以来,已逐渐成为监管常态。回顾过去几年,2024年进行了三批抽签,抽中了4家公司;2023年同样三批,抽中了17家;而2022年则更为频繁,四批抽签中共有34家公司被抽中。然而,被抽中企业的撤否率却居高不下。

来源:统计
数据显示,2024年作为IPO低速期,被抽中的4家公司中有2家撤否,撤否率高达50%;2023年抽中的17家公司中,有12家撤否,撤否率为70.59%;而2022年的34家被抽中公司中,更是高达26家撤否,占比76.47%。这一比例无疑对IPO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不少公司在被抽中后选择撤回首发申请,理由各异。
面对这一形势,笔者认为,在坚持依法从严监管、严把上市公司入门关的要求下,除了现场检查与现场督导覆盖面的提升外,还应进一步强化以下几点:
首先,抽签率的提升仍有空间。以2023年为例,三批抽签的中签率始终控制在5%左右。此次提升覆盖面虽彰显了监管的威慑力,但中签率的提升同样不可忽视。通过提高中签率,可以进一步扩大监管的覆盖面和威慑力。
其次,对于抽中后撤回申请的公司,应实施更为严格的复核机制。证监会发布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中明确规定,检查对象确定后,即使撤回发行申请,也不影响检查工作的实施及后续处理。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对于此类公司,若其再度申请IPO,应直接接受专项现场检查,无需再次抽签。同时,针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应视具体情况扩大检查范围,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来源:证监会
以鹰之航为例,该公司两度IPO均被抽中现场检查,第一次在收到《现场督导通知书》后选择撤回申请,第二次虽挺过上会,但最终仍以撤回方式终止IPO。此类案例表明,对于抽中后撤回申请的公司,必须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来源:交易所
最后,次新股暴雷后对投资者的保护问题不容忽视。在退市常态化下,一旦公司上市后出现问题甚至退市,投资者的利益如何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加强对公司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外,还应考虑建立投资者持股回购或其他形式的补偿机制,尤其是对于投资未盈利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其承受的风险更高,更应得到充分的保护。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经优化处理以符合SEO要求)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