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强调,面对科技革命,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香港必须抓住机遇。他提出香港要加强创科领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并强调沪港合作大于竞争,双方可在基础科研、中试产业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给称霸世界百年的欧洲汽车工业带来了重创。这一变革让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深感震撼,他强调:“面对科技革命,即便是百年老店也可能瞬间崩塌,所有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

孙东的教育背景丰富,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则在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系获得。他在香港高校长期从事机器人与自动化及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在成为首位拥有内地背景的特区政府高级官员之前,孙东还创造了另一个历史,成为第一位用普通话宣誓的香港立法会议员。

从学术殿堂到政治舞台,再到特区政府的工作岗位,孙东始终认为,香港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吸纳不同背景的人才,带来新的思维和活力。过去,香港的发展逻辑多倾向于“小政府、大社会”,政府较少干预产业发展。而现在,政府更加倡导“有为政府、高效市场”的理念,通过成立百亿港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撬动数倍的社会资本对企业进行投资。

此次孙东来访上海,是为了参加“沪港未来产业创新合作交流会”,并实地考察上海、苏州的多个科技产业园区及科研院所。他表示,看不到香港与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会大于合作,双方的合作空间仍然巨大。他认为,沪港双城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既要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又要精准定位各自的优势,共同服务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图为香港科技园。 新华社记者陈铎摄

科技创新:香港的新起点

在孙东看来,香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依靠传统服务业已无法支撑这座拥有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继续前行。因此,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一代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在给香港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对于新兴产业而言,香港、内地与海外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香港在“0到1”的原创研发能力方面得到外界公认。然而,相对于上游的基础科研优势,中游的成果转化和下游的产业发展仍有待加强。这既有历史原因,也与香港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结构有关。为了在新历史条件下实现创科领域的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本届特区政府提出了在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创科产业的发展。

孙东指出,中试产业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大批量生产前的关键阶段。香港地少人多、生产成本高,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中试产业需要小规模生产线,对土地需求不大;而香港市场成熟、国际化程度高,非常适合进行高端产品技术的测试、服务与推广。此外,国家要求香港建立高端人才集聚地,中试产业能够吸引全球人才来港发展。

为了推动中试产业的发展,香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新建微电子研发院,推动建立聚焦第三代半导体的中试线;推出“产学研1+计划”,旨在释放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的潜力;以及在建的香港生命健康研发院,旨在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正在加速建设河套香港园区,该园区定位于世界级产学研平台和国际竞争力的中试产业转化基地。

1月23日,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年宵市场,穿着航空公司制服的女生在拍摄视频。 新华社发(王申摄)

沪港合作:共创未来

孙东认为,沪港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如“0到1”的创新能力都很强,国际化程度都很高。因此,他并不认为双方之间的竞争会大于合作。相反,他认为沪港之间的合作空间巨大。

香港与上海分别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带,都被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赋予了重任。孙东表示,双方可以在基础科研、中试产业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事实上,这些年两地政府、科研机构与产业间的合作已经非常紧密。

孙东还指出,香港是大中华地区唯一使用普通法的地区,拥有一整套营销网络,可以提供高端专业服务。这既能给上海企业在港建立国际总部提供支持,也能为企业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帮助。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孙东表示,个别国家采取的单边政策确实会对香港产生一定影响,但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与世界各地交往已100多年,不是一时三刻就能被打压的。特区政府一直鼓励业界采取多元化市场策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孙东强调,对香港而言,国家的支持是最大的底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自身创科体系、巩固并提升已有国际化优势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推动创科发展的最重要保障。

新型工业化:香港的路径

作为首任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特区政府对创科的认识与期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叫“创新及科技局”,主要负责科研及科技提升工作;而现在多了“工业”二字,表明未来科技创新要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

孙东指出,工业是体现创新成果的最佳领域之一;科技创新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强。因此,香港要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尽快发展新兴产业。

为了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香港政府提出了两大战略方向: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国际化。孙东强调,香港各方面成本比较高,如果不坚持发展高增值产业,企业很难在香港生存。而科技创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

在国际化方面,孙东认为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些科创企业在内地发展得很好,但选择来香港发展是因为香港更容易打入国际市场。因此,香港产业界要继续强化海外交往能力做到内联外通。

为了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香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推动“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帮助本地企业利用科技升级转型;吸引更多加速器帮助香港初创企业尽快发展;以及引进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在香港落户或扩展等。

多语言能力:香港的优势

从大学教授到立法会议员再到政府局长,孙东换了三条赛道,但他始终认为香港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有不同背景的人士参与。他强调自己在内地出生长大对内地、香港、海外的创科生态都比较熟悉。

孙东表示自己在立法会等正式场合会用普通话发言;在下社区与香港市民交流时会尽量多说广东话;而在向海外朋友介绍香港时则会多讲英语。他认为这三种语言都要多讲才能体现出香港社会两文三语的特点。

(文章来源:综合自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