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春节旅游市场延续了去年的火热态势,持续回暖。旅游消费逐渐回升,部分市场仍有上升空间。旅游市场呈现梯次发展,全域、全时旅游态势明显。出入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同样值得关注。未来,文化旅游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2025年蛇年春节之际,旅游市场延续了2024年的强劲复苏势头,继续展现出蓬勃生机。今年春节假期,旅游业的繁荣不仅聚集了人气,促进了消费,还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焕发活力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旅游市场展现出的几个趋势性特征尤为引人注目。

首先,旅游消费逐渐回升,供给增加进一步激发了需求潜力。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国内游人均消费较去年同期提升了近10%。从总体花费来看,2024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高达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显示出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态势。人均旅游消费方面,虽然2024年春节人均旅游消费较2019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国庆假期人均旅游消费却实现了显著增长,这反映出旅游业正从复苏阶段稳步迈向企稳阶段。此外,民航旅客运输量的预计增长以及酒店存量规模的扩大,加之机票和酒店价格的回落,共同激发了全民的旅游热情。

其次,部分旅游市场仍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重点群体的潜在需求正逐渐释放。从城乡差异来看,2024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出游人次及旅游花费均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增长节奏有所不同。这表明农村旅游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旅游需求与人口结构变动呈现出一致性特征,银发群体和青年学生等特定群体的旅游需求尤为旺盛。携程和飞猪的数据均显示,这些群体的出行频次和自驾游占比均在不断提升。

再者,旅游市场呈现出梯次发展的态势,全域、全时旅游特征明显。随着人口流动频次的增加,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部分传统游客仍集中于旅游城市、热门景区和重点体验项目,但也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将旅游融入探亲、商务和文化活动中,实现了换个地方过周末的生活方式。旅游业的供给主体和消费场景也从景区景点拓展到大街小巷,融入生活性服务业的方方面面,推动了旅游市场向全民、全域、全时的全方位态势发展。

此外,出入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同样值得关注。出境游作为国内游的竞争性选择,近年来持续火爆,对国内旅游市场形成了一定分流。而入境游则迎来了回暖态势,在签证便利化、免签国家增加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入境游门票和酒店订单均实现了显著增长。这表明中国广阔的旅游市场面向全球游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展望未来,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文化旅游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快乐GDP”的带动下,“情绪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各地在布局2025年旅游市场时,应推动文旅融合,丰富消费体验,并强化旅游基础设施保障。例如,推出“非遗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弘扬和传承当地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升级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城市影院、停车场等相应旅游基础设施保障力度,推动旅游产业带动地区服务业的全方位升级。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及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机构及平台公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