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DeepSeek正式发布DeepSeek-R1模型并同步开源,掀起行业浪潮。多家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加速AI应用升级,端侧AI迎来加速发展。DeepSeek高性价比模型推动大模型行业快速落地,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也能轻松采用。同时,DeepSeek带动端侧AI加速发展,有望大幅激活AI硬件商业化生态。

2025年2月6日,心动公司媒体公关总监陈承对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他正在使用DeepSeek-R1模型测试本地知识库,并对其文本生成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超出了预期。这一消息再次将DeepSeek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自1月20日DeepSeek正式发布DeepSeek-R1模型并同步开源模型权重以来,该模型已迅速在行业内掀起波澜。多家公司借此契机实现了“破圈”,在软件端,一批上市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加速自身AI应用产品的升级迭代;在硬件端,端侧AI也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预计2025年将涌现出一波AI硬件创业热潮。

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认为,DeepSeek的高性价比模型证明了先进算法可以大幅度降低训练成本和推理成本,这将极大推动大模型行业的快速落地,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从长期发展来看,DeepSeek将有力促进下游应用的落地,特别是在金融、互联网、法律等编程和数理推断相关的行业中,其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DeepSeek-R1的训练费用仅为OpenAI GPT-4的十分之一,API定价更是仅为OpenAI的三十分之一,这一价格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也能轻松采用这种高性能的人工智能技术。蚁智岛科技CEO隋阔表示,DeepSeek的“破圈”效应显著,凭借强大的产品实力,许多圈外人得以迅速了解并接受这一产品形态。春节后,不少企业老板主动联系他,希望加速推动AI在企业的落地应用。

上海钢联在最新的调研纪要中提到,DeepSeek-R1开源推理模型具有成本低、推理能力强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处理大宗商品语义理解的复杂性。公司计划尽快基于DeepSeek推出“小钢”,并在一季度借助DeepSeek-R1快速蒸馏出全新的“宗师”模型,以切换“小钢”的基座模型。

此外,智云健康也宣布将DeepSeek-R1模型接入公司自研的医疗人工智能系统“智云大脑”,以增强其数据挖掘能力,提高慢病管理效率。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DeepSeek是国内AI生态级的突围者,有望带动国内AI全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其开源与低成本的特性也将赋能AI应用厂商,加速推动端侧AI的落地应用。

然而,也有专家提出,虽然未来大部分企业或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本地化部署DeepSeek,但随着时间推移,DeepSeek对于AIGC类公司的影响将逐渐减弱。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仍取决于自身的AI应用场景与产品实力。

在硬件方面,DeepSeek带动的端侧AI加速发展有望大幅激活AI硬件的商业化生态。端侧AI能优化硬件性能、提高运算速度并降低延迟,同时支持更多离线应用场景。2025年将是AI眼镜、AI玩具等AI硬件行业发展的重要一年。DeepSeek模型通过算法、框架和硬件的优化协同,提高了模型在端侧设备上的运行效率,使端侧AI部署变得更加普惠。同时,通过知识蒸馏技术,开发者可快速将AI能力部署至硬件设备并针对场景定制化,降低了智能产品的AI功能集成门槛。

Rokid投资者关系负责人方雨晴表示,在智能眼镜行业,企业选择接入大模型时主要考虑Token价格、平台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等因素。她期待DeepSeek等国产或开源大模型能有更好的发展,以降低行业开发周期和投入。华安证券研报指出,基于DeepSeek-R1在推理能力上的出色表现,若该模型能进入AI智能终端,将形成具有强大AI功能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并增强产品吸引力。

从产业链来看,DeepSeek也有利于SoC芯片和存储等行业的发展。方汉认为,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来说,DeepSeek将催生上游推理芯片和训练芯片的大幅进步。泰凌微副总经理、COO金海鹏也表示,随着蒸馏技术的成熟,可以预见在泰凌微AI芯片上运行的模型也将更强大。DeepSeek推动端侧AI成本降低,使整个端侧AI市场需求增长,从而带动端侧AI芯片公司的市场拓展。

尽管DeepSeek在AI硬件的商业化落地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人形机器人等复杂应用场景仍面临挑战。国内一家机器人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认为,DeepSeek目前还无法深度驱动人形机器人。陈承也表示,尽管DeepSeek在文本处理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多模态功能方面仍有待提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