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发布《审核动态》细化IPO研发人员认定与再融资中介核查要求
AI导读:
上交所近日发布《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5年第1期》,通报了2024年审核概况,并细化了IPO企业研发人员认定标准,明确了再融资项目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三项核查要求,旨在提升审核透明度与规范性。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上交所已于近日正式向业内发布了《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5年第1期(总第26期)》(以下简称《审核动态》)。本期《审核动态》全面通报了上交所2024年度在发行上市审核、自律监管实施以及现场督导与检查等方面的概况。
在解答市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方面,《审核动态》不仅进一步细化了IPO企业研发人员的认定标准,还明确提出了再融资项目中介机构在违法违规情形下的三项核查要求,旨在提升审核工作的透明度与规范性。
关于研发人员的认定,上交所重点强调了四个方面的考量:首先,对于调岗或职能转换的人员,需依据其当期研发工时占比来判断是否属于研发人员,而非仅凭期末是否属于研发部门员工或是否专职从事研发活动来认定。其次,非全时研发人员的认定应基于其实际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工时占比,不受其工作关系所属部门或期末是否从事研发活动等因素的限制。再者,当期研发工时占比的计算原则上应以最近一次签订劳动合同并正式入职为起点。最后,发行人需建立并有效执行与研发人员认定、管理及工时统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部分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技术成果源自产学研合作的情况,《审核动态》要求中介机构对企业核心技术来源、自主研发能力、产学研合作的合规性以及费用支出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核查。
在再融资项目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核查要求方面,《审核动态》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相关规定,明确了若相关中介机构及其签字人员在过去一年内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将影响其适用再融资简易程序及分类审核机制。为此,《审核动态》提出了三项核查要求:一是保荐机构需牵头组织对涉及主体在相关期限内是否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的情况进行核查;二是关注相关主体因同类业务受到处罚的情形,包括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投行类行政许可业务;三是对规则适用存在疑问的,可申请向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机构进行咨询沟通。
此外,《审核动态》还总结了上交所2024年整体的发行审核情况,指出共有26个项目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涉及22家发行人和23家保荐机构。
(图片及原文链接保留,以原文发布为准,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