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北交所严查券商保荐违规,强化募集资金监管
AI导读:
上交所与北交所近期均披露了券商保荐机构的执业违规问题,强调保荐机构应持续严把督导关,加强募集资金存储使用的持续督导工作。同时,明确了再融资项目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核查要求,以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2月7日讯 近日,上交所与北交所相继发布通告,揭示了券商保荐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北交所在《会员通讯》中透露,联合各证监局开展的募集资金专项核查行动发现,部分保荐机构未能勤勉尽责,既未有效履行督导义务,也未出具准确无误的核查报告。而上交所在其2025年首期的《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不仅通报了现场督导及检查的概况,还明确提出了针对再融资项目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三项核查要求。
北交所具体指出了两大募集资金违规情况,包括未按规定通过募集资金专户支付募投项目款项,以及超审议额度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等。其中,3家券商及其多位保代被“点名”,他们在作为项目保荐督导券商及参与人的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地督导上市公司合规使用募集资金、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且在《募集资金专项报告》中未能发现并报告上述违规事实。
北交所强调,保荐机构应持续严格把关,加强对募集资金存储及使用的持续督导工作,不断提升人员的执业能力,通过内部培训、警示教育等方式,提升保荐代表人的持续督导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已于2024年11月1日发布并实施了《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指引(试行)》,旨在通过优化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进一步压实其“看门人”责任,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上交所方面,经现场督导与检查发现,尽管保荐机构在申报前已发现发行人废料内控管理缺陷及废料收入少计问题,但对于发行人废料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与未披露废料回收商约定现金交易等风险迹象,保荐机构未能保持审慎态度,未能有效核查发行人废料与降等品的划分、废料管理内控缺陷的整改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未披露的体外废料收入等问题。这些违规问题导致保荐机构未能充分履行核查职责,影响了其对发行人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准确判断。
展望未来,2025年证券行业将继续保持严监管态势,监管部门将坚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原则,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穿透式监管和全链条问责,强化机构和人员的“双罚”原则。据统计,2025年1月,证监系统对券商及从业人员开出了共计47张监管处罚措施函件,其中投行类就占14张。
针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违规现象,北交所对保荐机构及保代提出了三大要求:一是强化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持续督导,确保募集资金安全使用;二是加强募集资金使用持续督导,确保审议过程公开透明,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完整;三是强化募集资金定期核查的监督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报告重大违规情形。
上交所则在最新一期动态中,除了评析典型个案外,还将审核实践中总结的具有共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反馈给行业,并对再融资申报项目提出了三项核查要求,包括核查相关主体在期限内是否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关注同类业务受罚情况,以及对规则适用存在理解问题时可申请咨询沟通等。
此外,上交所还就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技术成果来自产学研合作的情况,对中介机构的核查要求进行了明确,强调中介机构应重点关注企业核心技术来源、自主研发能力、产学研合作的合规性及费用支出等。同时,针对股份支付授予日的认定等热点问题,上交所也给出了明确指导。
(图片及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