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英国量化巨头宽立资本旗下私募机构首只产品完成备案,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的实质性落地。同时,随着DeepSeek热度升温,外资巨头加速布局中国股市,看好中国市场前景。

在完成基金登记程序后,英国量化投资领域的佼佼者宽立资本,其旗下的私募机构成功备案了首只投资产品。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宽立资本正式在中国市场迈出坚实步伐。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方信息,宽立资本通过其上海子公司——宽立(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宽立私募”)推出的“宽立中国钻选CTA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于近期顺利完成备案。此过程距离宽立私募完成登记尚不足两月,彰显了其高效的市场布局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DeepSeek概念在市场上的持续升温,中国股市正吸引越来越多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关注,包括美国银行、高盛及德意志银行等全球顶级投资机构。

外资巨头加速抢滩中国市场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宽立中国钻选CTA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今年1月16日正式宣告成立,并于1月24日迅速完成备案。该基金由中信证券担任托管人,专注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宽立私募自2024年3月14日成立,并于同年12月13日完成登记,注册资本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宽立私募在登记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即完成了首只私募产品的备案,这不仅标志着宽立资本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实质性落地,也反映了外资巨头正加速布局中国私募市场的整体趋势。

宽立资本以其系统化和量化的投资策略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与AHL、元盛(Winton)并称为“量化三巨头”。宽立资本总部位于伦敦,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数学模型,在全天候交易领域独树一帜,尤其在程序化期货交易方面备受瞩目。

除宽立私募外,另一全球知名对冲基金英仕曼旗下的英仕曼(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于今年1月备案了一只新产品——“英仕曼目标风险全球资产配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证明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正在备案运行的外商独资私募管理人共有206家,其中专注于证券类投资的外资私募管理人有35家,占比达16.99%;私募股权、创业类外资私募管理人有151家,占比高达73.30%;其余类型外资私募管理人有20家,占比9.71%。

从管理规模来看,外资私募管理人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有8家,占比3.88%;50亿至100亿元规模的有10家,占比4.85%;20亿至50亿元规模的有24家,占比11.65%;10亿至20亿元规模的有14家,占比6.80%;5亿至10亿元规模的有25家,占比12.14%;而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外资私募管理人数量最多,达到125家,占比高达60.68%。

外资巨头对中国市场前景乐观

外资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充分展现了其对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市场分析专家指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与成熟,外资机构正积极涌入,寻求更多投资机会。

德意志银行近期发布的中国股票战略报告中指出,中国企业在多个制造领域及日益增长的服务领域展现出了高性价比和卓越品质。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认可度不断提升,预计中国市场的折扣现象将逐渐消失。此外,政策导向的转变、对消费的支持以及潜在的金融自由化趋势,有望在周期内推动盈利能力意外上行。报告预测,A股和港股的牛市始于2024年,并有望在中期突破历史新高。

高盛在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在中性预期下,MSCI中国指数今年有望实现14%的涨幅,从当前的66点升至75点;而在乐观预期下,涨幅有望达到28%。高盛认为,中国的政策周期已从预期阶段过渡到实施阶段,细节和实际行动将成为稳定增长和支持企业盈利的关键,这将推动股市进一步上扬。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具有不可动摇的优势,尤其在前沿技术、专利数量、工业集群及人才储备方面表现突出。同时,中国在电动车、人工智能、5G及6G电信设备领域已具备相当规模,进一步巩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基础。

美国银行策略师预计,美国股市在2025年初停止持续上涨后,其领先地位将持续减弱。在此背景下,美国银行建议增持中国股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