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科技股率先引领A股行情
AI导读:
中国制造业与科技业突破国际壁垒,证明“中国模式”在科技创新中的实力。2025年蛇年开市后,A股市场走出确定性行情,特别是科技股展现出强劲赚钱效应。中国科技板块市值仍有提升空间,外资机构有望超配中国资产。但需注意部分公司市盈率偏离行业平均水平,市场短期调整概率增加。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曾公开表示:“中国要逐步成为贡献者,而非一直搭便车。”在科技强国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的制造业与科技业已突破众多壁垒,打破了国际垄断,充分证明了“中国模式”在科技创新中同样能孕育顶尖技术。无论是文化、科技,还是传统产业、新兴领域,中国创造的多点开花已赢得全球认可。
2025年蛇年开市后,A股市场走出确定性行情。2月14日,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港股小米集团-W市值也超过万亿港元,中概股阿里巴巴持续走高,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正逐步获得市场确认,特别是云计算、AI医疗、算力等AI相关板块,展现出强劲的赚钱效应。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固收研究员张继强对记者表示,2025年春节后由DeepSeek引发的这轮重估行情,更多是基于自下而上的产业逻辑演绎,是对长期发展趋势和产业实力的重新认识,市场上中国科技股率先实现了价值重估。
与境外市场相比,中国科技板块的市值规模仍有提升空间。数据显示,美股、韩国股市的信息技术板块市值占比均超过25%,而A股、港股的市值占比则不足20%。
在中国资产重估的大背景下,外资机构有望将中国资产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进行超配。张继强指出,目前海外长线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仍明显不足,保险等长线资金正持续入市,而居民部门在低利率环境下,存款迁移趋势明显,资产再配置需求强烈。其中,海外长线资金对特朗普关税、供需不平衡和地产下行等问题仍存担忧,当前仓位处于2019年以来的低位,有望成为中长期潜在的入市资金。
然而,目前部分公司涨幅较高,市盈率已大幅偏离行业平均水平。张继强提醒,港股等市场在经过近期的快速行情后,估值修复程度已不低,行情出现短期扰动甚至小幅调整的概率有所增加。潜在的触发因素可能包括本轮行情中交易性机构占比过高、特朗普关税的不确定性以及基本面配合需求等。但即便市场出现短期调整,考虑到宏观经济压力最大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同时产业亮点提振了投资者对中国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信心,加之场外流动性充裕,A股及港股市场下沿抬升、结构性机会增多的趋势大概率不会改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