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文章解析了A股牛市宏大叙事的形成过程,包括熊市错误逻辑的修正、产业走强与投资者关注、产业改善原因上升到宏观层面及居民资金流入等阶段。同时,提出了短期A股策略观点及未来1个月配置建议。

每一轮牛市,最终往往都伴随着宏大的乐观叙事。事后回顾,从基本面角度看,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周期的波动,行业基本面的改善往往由部分行业扩散至更多行业。投资者将过去2-3年各产业景气度提升的逻辑,上升到制度、教育等宏观维度,并线性外推,由对中国经济的过度悲观转变为过度乐观。受政策和赚钱效应影响,居民资金涌入股市,这种趋势也被线性外推,形成了宏大的长期逻辑。我们可以将宏大叙事的形成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对之前熊市错误逻辑的修正,中国经济政策仍有腾挪空间,2024年9月24日后的上涨便是第一步的体现。第二步(牛市初期):部分产业走牛,股市涨幅有限但热点频现,投资者关注产业叙事。自去年10月以来,市场便处于这一阶段,Deepseek的突破更让投资者将局部产业发展视为国家命运的转折点。第三步(牛市中后期):随着更多行业的发展变化,投资者将产业改善的原因上升到宏观层面,认为劳动力素质、教育、制度优势等因素,不仅推动了少部分行业的发展,更可能助力大部分行业借助宏观优势,实现互联网+、新能源+、AI+的转型,或复制之前很多行业在全球产业链地位上升的逻辑。整体来看,我们当前的宏大叙事仍处于第二阶段,后续若更多行业产业出现乐观变化,宏大叙事有望在年内进入第三阶段。

(1)第一步(熊转牛初期):修正熊市错误逻辑,中国经济政策仍有空间。A股历史上,历次熊市底部的第一波上涨均源自政策拐点。有些政策拐点直接扭转了年度经济趋势,如2008年底、2012年;有些则短期内未带来经济拐点,但仍可触发熊牛转折,如2014年、2018年底。背后原因在于,政策拐点出现后,往往能修正熊市的错误定价。2021-2024年熊市的错误定价源于与日本经济的对比,部分投资者认为我国房地产下降和经济下滑类似日本1990年房地产见顶。但数据显示,A股ROE连续三年下降,虽漫长但未跌破过去二十年区间下沿,而日本1991年经济初现风险时,股市ROE已跌破前十年的中枢。

政策拐点后,虽未立即带来经济和盈利拐点,但让投资者认识到国内政策空间依然广阔,盈利加速下降的概率较低。从静态估值看,多个行业在全球和历史对比中均具备较高配置价值。这是政策拐点促成的首波上涨。

(2)第二步(牛市初期):产业走强,股市热点集中,投资者聚焦产业叙事。2024年10月以来,指数震荡,整体中枢未明显抬升,但部分产业(如AI)持续发展,增强了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信心。随着局部热点的扩散,市场赚钱效应持续回升。此时,叙事逻辑由关注政策是否稳住经济,转向新的产业变化,投资者逐渐相信新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动力。2013-2015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叙事在牛市初期逐渐形成,传媒行业换手率和超额收益持续回升;而牛市中后期,虽仍有绝对收益,但相对收益波动增大。

2019-2021年,半导体国产替代叙事在牛市初期逐渐形成,换手率和超额收益在2019年持续回升,成为当时交易活跃度较高的板块。2020-2021年,虽仍有绝对收益,但相对收益波动较大。

(3)第三步(牛市中后期):产业全面走强,投资者提炼宏大叙事,涉及劳动力、教育、制度优势等。2019-2021年,半导体国产替代、新能源景气度提升、周期行业景气度改善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投资者将各行业改善背后的原因上升到宏观层面,认为劳动力素质、教育、制度优势等因素不仅推动了少部分行业的发展,更可能助力大部分行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牛市中后期,投资者往往将这种归纳过度简化并线性外推,导致估值泡沫。如2013-2015年,移动互联网景气度改善,越来越多的公司转型切入互联网,投资者认为只要转型,估值就能大幅提升,将转型成功归因于制度、后发优势、政策、教育优势等。

(4)历次牛市中的宏大叙事:居民资金流入。宏大叙事不断升级的重要背景是居民资金流入。随着资金流入,股市叙事逻辑愈发简单宏大。居民资金流入的直接原因是赚钱效应累积和政策创新引导,但后期投资者往往从利率下降、缺乏理财渠道、类比海外居民投资股市占比等角度过度线性外推,形成居民资金将持续流入股市的宏大叙事。当前,ETF的发展、理财和房地产收益下降为居民资金流入的宏大叙事提供了题材,指数一旦突破,宏大叙事有望展开。

(5)短期A股策略观点:牛市第二波上涨逐渐开启,初期受季节性影响。2024年10月至今年1月,机构投资者和交易性资金对股市存在分歧。机构投资者关注盈利和政策效果,略显谨慎;交易性资金关注交易量和局部主题热点连续性,更为乐观。近期盈利进入空窗期、美国关税政策好于预期、DeepSeek让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互联网资产,机构投资者情绪回升。这可能是牛市第二波上涨的早期信号,但后续还需面对两会前后博弈性资金离场、4月季报验证等考验。整体方向乐观,建议投资者在考验期逢低加仓。

未来1个月配置建议:港股互联网(海外波动加大,配置中国资产意愿上升)> 出海(长期逻辑好,短期美国贸易政策影响低于预期)> 金融地产(等待验证春节后地产数据)。2024年10月以来的震荡期,市场风格偏向小盘低价策略,这可能与流动性充裕但盈利较弱有关。历次牛市中,低价策略在指数大幅上涨的后期至震荡初期往往有超额收益。但震荡期后期,低价策略大多失效,新一轮指数中枢回升多由非低价策略带动。对于大小盘风格,牛市期间每次震荡大概率是风格转变的拐点。建议成长板块内部转配港股互联网,价值板块内部关注指数权重(银行)、破净类价值股(钢铁)。

(文章来源:信达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