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威士忌遇冷,国产威士忌崛起
AI导读:
进口威士忌在中国市场销量不佳,面临库存积压和进口量、额双降的困境。与此同时,国产威士忌品牌与产区迅速崛起,市场容量逐年增长。然而,威士忌市场的快速扩容和产能提升也带来了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的隐忧。
随着中国威士忌市场的持续扩容,进口威士忌与国产威士忌正经历着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2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尽管近年来进口威士忌品牌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但终端陈列的进口威士忌产品销量却不尽如人意,部分店铺甚至面临库存积压的困境。与此同时,2024年全年进口数据显示,威士忌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呈现负增长,进口额更是自2021年以来首次下跌。
与进口威士忌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威士忌品牌与产区的迅速崛起。全国首个威士忌旅游体验中心已在邛崃亮相,郎酒控股子公司峨眉山高桥威士忌酒业有限公司也将注册资本大幅增至3亿元。
在进口威士忌与国产威士忌的双重发力下,未来3—5年,随着威士忌产能的集中释放,国内威士忌市场或将面临库存积压和产能过剩的隐忧。
进口威士忌遭遇四年内进口额首跌。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数据,2024年威士忌进口量与进口额均出现两位数跌幅,其中进口额同比下滑22.8%,进口量下滑10.5%。
近年来,我国威士忌进口量在经历2021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增速逐渐放缓,至2024年首度出现量、额齐跌。公开数据显示,2021—2024年威士忌进口量分别为3028万升、3282万升、3262万升以及2919万升,进口额分别为4.63亿美元、5.58亿美元、5.85亿美元以及4.51亿美元。
为贴近中国消费者,进口威士忌品牌纷纷在华建厂,但业绩表现并未迎来突破。酒类营销专家指出,中国酒业面临购买力不足和消费降级的问题,对进口威士忌消费频率造成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国产威士忌品牌与产区正迅速崛起。邛崃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威士忌酒厂,威士忌桶陈量约占全国的80%以上。郎酒等国内企业也将威士忌赛道视为新的增长点,积极布局。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境内威士忌项目已从2023年的24家增至45家。国产威士忌市场容量虽小,但增速不低于15%,价格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然而,威士忌市场的快速扩容和产能提升也带来了隐忧。业内人士指出,伴随着快速布局产能,未来国内威士忌赛道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的问题。
面对挑战,未来国内威士忌市场或将向多元化、本土化方向探索,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