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旨在加大力度打击婚骗行为,治理高额彩礼,加强家庭文明建设。通过典型案例,明确彩礼返还规则,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

据最高人民法院消息,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1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提出治理高额彩礼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特别强调“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一直高度重视婚姻家庭领域矛盾纠纷化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家庭文明建设提出的工作要求,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一批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202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最高人民法院还充分发挥全国一万多个人民法庭的矛盾纠纷化解功能,据统计,2024年全国法院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增幅明显回落,为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进一步治理高额彩礼,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本批典型案例着力明晰以下内容:第一,加大力度打击婚骗行为,坚决否定借婚姻索取财物;第二,严格贯彻诚实信用原则,规制婚介机构借虚假宣传收取高额服务费用;第三,立足复杂多样的婚姻家庭生活实际,准确适用彩礼返还规则。

比如,案例一中,赵某(男)与孙某已经办理结婚登记并给付彩礼8.6万元,后赵某提起离婚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孙某返还全部彩礼。人民法院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认定孙某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判令解除婚姻关系,孙某返还全部彩礼8.6万元。案例二中,王某(男)与李某建立恋爱关系后一直异地生活,李某主动与王某联系时几乎均以索要彩礼及其他钱财为目的,人民法院认定李某借婚姻索取财物,判令其返还从王某处取得的全部财物。案例三中,某婚介机构基于林某(男)希望尽快找到伴侣结婚的心理,以向其提供“闪婚”服务为名收取服务费17万元,后因“闪离”,人民法院判令婚介机构返还服务费15万元。案例四中,吴某(男)因未能与刘某缔结婚姻,请求判令刘某返还全部彩礼,人民法院根据双方具体情况,就酌减刘某返还彩礼的数额达成一致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维系家庭稳定、提升婚姻幸福感,需要司法机关提供坚实的司法后盾,需要多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最高人民法院也将进一步梳理婚姻家庭领域特别是涉彩礼纠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普法宣传等多种形式,促推家庭文明建设。

第二批人民法院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

目录

案例一:短期内多次“闪婚”并收取高额彩礼,可以认定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赵某诉孙某离婚纠纷案

案例二:一方基于索取财物目的与另一方建立恋爱关系、作出结婚承诺,可以认定为借婚姻索取财物——王某诉李某婚约财产纠纷案

案例三:婚介机构以保证“闪婚”为名收取高额服务费,应结合合同履行情况返还部分费用——林某诉某婚介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

案例四:因彩礼给付方隐瞒自身重大疾病导致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考虑其过错情况对彩礼返还数额予以酌减——吴某诉刘某婚约财产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