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产业智能化加速,资本追逐万亿市场
AI导读:
2025年自动驾驶产业迎来智能化变革,高阶智驾功能成为消费者购车核心考量,智能化体验超越传统指标。车企加强与大模型合作,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普及。资本从单纯技术投资转向生态共建,预计2030年L4级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进入2025年,自动驾驶产业时机悄然而至,汽车产业竞争已从“上半场”的电动化加速向“下半场”智能化转变,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新焦点。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与车企补贴的双重刺激,市场需求被进一步激活。在自动驾驶硬件成本降低和算法不断优化的背景下,高阶智驾功能已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量,激光雷达、城市NOA、高速NOA、APA等高端配置逐渐成为行业标配。
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表示,未来国内车市中的续航、内饰、性能等要素将逐渐稳定,而基于车载算力的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或将成为最后的变量。自动驾驶产业正以“技术普惠+服务升级”模式重塑汽车行业。
“智驾平权”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显示,推动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智能化功能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高阶智驾功能已度过“尝鲜期”,正逐步向10万元至20万元的主流价格车型普及,预计到2025年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到20%。
市场方面,智能化已成为中国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90%的消费者愿意为高阶自动驾驶服务额外付费,其中30%的消费者甚至愿意支付万元以上。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智能化体验甚至已经超越传统汽车性能指标。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智能化视为产品的突出卖点。长安和比亚迪等车企纷纷加强与国产大模型合作,推出数智新车,标配智驾接口,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
然而,智驾平权固然可喜,但市场仍需辨明技术概念。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强调,全民智驾的“智”是智能的“智”,而非自动驾驶的“自”。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的推广需要谨慎地循序渐进。
大模型加速自动驾驶演进。
高阶智驾逐步走向普及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在10万元以下车型上实现高阶智驾,会进一步压缩汽车行业利润空间。智驾平权与技术降本之间的博弈正成为高阶智驾完成普及的关键考验。
欧阳明高认为,全面自动驾驶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先通过智能辅助驾驶来让客户适应,并搜集数据。在智能化变革阶段,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汽车行业要做好准备进入兼并重组和产业模式变革的阶段。
当下,大模型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的算法模型等优势,成为推动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欧阳明高预计,到2030年,基于先进的端到端大模型,L4级全自动驾驶乘用车将实现规模商业化。
此外,特斯拉中国推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业内普遍认为特斯拉FSD功能入华在即。但欧阳明高表示,因为有了国产大模型,降低了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算力和算法的技术门槛,使竞争重新回到应用场景。
资本流向生态共建。
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不断落地,自动驾驶已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2024年,全行业披露融资总额为719.88亿元,多家中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在交易所上市或推进上市流程。资本正从单纯“技术投资”转向“生态共建”。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创新联盟调研员高超表示,未来自动驾驶投资方向将向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头部厂商和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倾斜。资金将更多流向硬件集成和自研能力强的企业。
展望未来,2025年我国L3级车型将进入密集落地期,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4500亿元。2030年,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保有量或达8000万辆,衍生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高超表示,在技术迭代与政策护航的双重加持下,谁能率先跨越从Demo到规模量产的鸿沟,谁就能在万亿元市场中占据先机。而这场逐浪之旅,终将属于那些兼具技术创新力与商业韧性的领航者。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