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小米新品发布会未亮相AI眼镜,但市场公认小米入局AI眼镜赛道。AI眼镜作为大厂公认新赛道,未来与AR眼镜结合是必然趋势。然而,AI+AR眼镜仍面临技术、市场及硬件体验等挑战,需克服多重难题才能实现大规模放量。

  财联社2月28日讯(记者王碧微)2月27日晚间,小米新品发布会如约而至,但备受期待的小米AI眼镜并未亮相。市场此前对小米AI眼镜的发售时间有误判,但小米入局AI眼镜赛道已是公认事实。

  维深WellsennXR创始人何万城表示:“小米2月份就发布AI眼镜这个消息,我还真没有做过预期。从去年7月小米开始投入研发开始,至少要今年6月才有望见到这款产品。”除小米外,百度、华为等大厂亦传出布局AI眼镜的消息,AI眼镜已成为大厂们公认的新赛道。

  多位受访者指出,当前的AI眼镜更类似于AI+AR眼镜的过渡产品,未来AI眼镜与AR眼镜的结合是必然趋势。TrendForce集邦科技资深研究副总经理邱宇彬预计,2030年AR眼镜出货量将超过3000万。

  产业链密集入局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祝铭明在杭州市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通过其公司自研的Rokid AI+AR眼镜完成了一场脱稿演讲,再度引发市场对AI+AR眼镜赛道的关注。随着Rokid眼镜的出圈,相关概念股亦在二级市场受到追捧,如灵伴科技的合作伙伴蓝思科技(300433.SZ),其股价年内累计涨幅已超30%。

  小米AI眼镜的发布时间或将在今年6月之后,但这一品类在国内市场的确定与普及已指日可待。未来,AI眼镜可能会分为沉浸式设备和轻便型设备两类。

  根据Wellsenn报告,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预计达到550万台,同比增长135%。另据IDC预测,至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或突破3000亿美元。浙商证券研究所梳理的信息显示,2025年至2026年,除小米外,还将有多个品牌的AI眼镜产品面世。

  AI眼镜面临挑战

  虽然AI眼镜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技术、市场与政策层面的挑战。首先,AI+AR眼镜作为一种全新形态的智能设备,其功能与使用场景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尚属陌生,用户教育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次,将AI能力与眼镜硬件无缝结合,打造流畅、智能的用户体验,仍是当前AI+AR眼镜发展的一大瓶颈。此外,硬件体验亦是该行业大规模放量的难题,重量、续航、散热及显示技术等问题亟待解决。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