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竞争升级:特斯拉FSD入华引发价格战预期
AI导读:
中国市场正成为车企比拼智能化的竞技场,特斯拉FSD入华引发价格战预期。国内多家车企加速推进智能化进程,智能驾驶从高端市场迈向主流市场,预计到2025年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大幅提升。
从大模型上车到高阶智驾下放至售价10万元以内车型,“智能化下半场”到来的速度超乎想象。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市场正逐步成为车企智能化比拼的竞技场。
特斯拉自2月25日起,开始分批为中国客户推送完全自动驾驶(FSD)的中国版“智能辅助驾驶”。仅两天后的2月27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宣布,小米SU7 Ultra汽车出厂即搭载小米HAD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提供漫游寻位泊车、极窄库位泊出等先进功能。
此前,国内多家车企已加速推进智能化进程。比亚迪率先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引入10万元以下车型,吉利、奇瑞等自主车企也相继宣布将发布最新的智能化战略。
一场智能驾驶的竞争,正在中国市场激烈展开。
特斯拉与国内车企不同技术路线,或引发“智驾价格战”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一直被视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鲶鱼”。智能化时代,特斯拉能否成为“搅局者”备受瞩目。尽管特斯拉此次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但消息一出,中国本土车企纷纷表态。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整个智能驾驶行业将因此产生更多有趣的交流与合作。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也在社交平台上称,只有强强碰撞,才能不断精进,希望有机会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全民智能驾驶的发展。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2月26日的直播中谈及特斯拉FSD入华的挑战时表示,面对中国复杂的路况和驾驶习惯,特斯拉FSD能否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预期仍存在很大挑战,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鉴于国内车企已广泛接入Deepseek(深度求索),这降低了特斯拉FSD入华带来的风险,并增强了国内车企在自动驾驶市场中继续处于主导地位的信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指出,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销量不如预期,急需激活中国存量车主为自动驾驶付费的潜能,以缓解营收增长带来的压力。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后,短期内,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与国内车企的“激光雷达+高精地图”方案之间的不同技术路线或引发“智驾价格战”。但长期来看,这将推动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多样化发展,中国智能驾驶标准有望通过FSD的落地反向输出至特斯拉全球车型,使中国成为全球智能驾驶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智能驾驶从高端市场迈向主流市场
今年以来,多家国内车企已将智能驾驶作为核心竞争力,展开智能化比拼。
“智能驾驶不是选择题,而是未来出行的必答题。”深蓝汽车总裁邓承浩曾表示。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推动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智能化功能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智能驾驶已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阶段的核心竞争点。
章弘表示,调查数据显示,自动驾驶已成为年轻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量因素。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智能驾驶技术成本的下降以及生态的成熟,促使车企加快智能化布局。同时,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支持政策降低了车企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成本,促进了技术的快速应用和推广,从而加速了车企的智能化布局。此外,我国相关法规的完善也为车企在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新技术推动下,智能驾驶的应用体验迅速提升,竞争的加剧也在推动智能驾驶加速从高端市场走向主流市场,向大众普及。例如,比亚迪今年2月发布了全民智能驾驶战略,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引入售价10万元以下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能驾驶ADS SE解决方案的新款深蓝L07售价在15.19万至17.09万元之间;搭载XNGP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小鹏MONA M03 Max版售价仅为15.58万元。
根据《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度过了“尝鲜期”,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万至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预计到2025年年底,乘用车NOA的渗透率将达到20%,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将提升近一倍。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汽车智能化成为可能。随着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市场,本土车企必须通过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来保持市场份额。”章弘总结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