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全球发布会:高端化战略加速出海,挑战与机遇并存
AI导读:
小米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全球发布会,推出高端化战略,将手机、汽车、AIoT业务加速推向海外市场。小米15 Ultra在欧洲定价超越iPhone 16 Pro Max,但面临摆脱“性价比”标签的挑战。未来五年,小米计划在海外开设1万家实体店,强化品牌全球影响力。
近日,小米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了全球发布会,将此前在国内发布的包括小米15 Ultra在内的多款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小米15 Ultra在欧洲起售价高达1499欧元,成功超越了苹果最贵的机型iPhone 16 Pro Max(欧洲起售价为1479欧元)。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推动我们在高端市场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小米正逐步将手机之外的其他业务,如汽车、大家电等推向海外市场,力求实现高端化,这也是小米发展的长期战略,并为其在港股市场的持续走高提供了重要支撑。自去年8月起,小米的股价从15.36港元飙升至2月27日的最高价58.7港元,涨幅接近三倍。即便近期有所回调,小米年初至今的股价涨幅仍高达48%,市值已超越美团、比亚迪,最高时达到1.47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值排名第三的公司,仅次于腾讯和阿里。截至2025年3月4日,小米集团总市值维持在1.27万亿港元。
业内人士指出,依托“人车家”生态互联,小米能够更有效地向全球市场拓展大家电业务。然而,如何摆脱“性价比”的刻板印象,成为小米在海外高端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小米加速出海,寻求海外高端市场增量
随着国内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增长放缓,中低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因此,向海外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寻求增量,已成为智能手机厂商在存量市场中寻求增长的关键策略。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批发平均价≥600美元)市场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的5%。
自2020年起,小米便积极向海外高端市场发起冲击,成功将小米10至15系列推向全球市场。其中,小米14 Ultra在欧洲市场首销销量较前代翻了3倍,同时带动了同场发售的小米14销售同比增长6倍。小米15 Ultra则延续了这一高端化策略,在欧洲定价继续超越iPhone 16 Pro Max,并提供了双卫星通讯、更强大的影像系统和充电续航能力。
在全球发布会上,卢伟冰透露小米高端化已步入全新阶段,手机、汽车、AIoT业务加速出海,还将在海外正式推出大型家用电器。根据小米最新披露的2024年Q3财报数据,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为925.1亿元,其中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占比为28.2%。
家电行业观察家指出,小米凭借领先的智能化和生态互联能力,结合产业链和渠道运作优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在全球市场上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超过8.61亿台,同比增长23.2%;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设备用户数达到1710万,同比增长24.9%;小爱同学月活用户数达到1.35亿人,同比增长8.5%。
摆脱“性价比”标签,小米高端化出海面临挑战。尽管小米正通过“技术越级+生态捆绑”改写全球高端市场规则,但其仍需努力让欧洲用户相信,一个曾以“性价比”著称的品牌,能提供与价格相匹配的奢侈品级服务体验。
卢伟冰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出海计划:第一阶段是小米产品以及品牌的国际化,而第二阶段则是将小米模式推广至海外市场。未来五年内,小米计划在海外开设1万家实体店“小米之家”,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强化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尽管小米家电作为出海主推产品,依托小米生态链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但由于不同地区家电市场渗透率和竞争格局各异,小米需因地制宜制定策略。
分析师指出,2024年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售价在800美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超过4100万部。尽管小米以2220万部的业绩位居第三,出货量与去年持平,但高端手机市场的主导者仍是苹果和三星。
小米汽车尚未在海外上市销售,但卢伟冰在发布会上透露,小米汽车计划在2027年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在此之前,小米汽车的首要任务是在中国市场取得显著成绩,为海外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分析师表示,部分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如充电桩数量少,会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导致市场接受度受限。因此,小米需要等待市场进一步成熟或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基础设施,这需要时间和成本。同时,小米还需优化和完善供应链和售后体系,确保在海外市场销售时能满足需求。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