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深入解析牛市初期至中期的特征,包括技术性牛市的定义、估值与价格修复的本质、政策驱动到盈利预期的裂变、资金结构转换对牛市的影响,以及企业盈利作为牛市终极动力的重要性,同时探讨牛市主线的形成机制。

  01

  牛市初期的迷雾与真相:本质是估值和价格的修复

在资本市场的投资历程中,“技术性牛市”是投资者判断市场转向的关键信号。当主要股指从低谷反弹超过20%,即宣告市场进入技术性牛市。A股市场对此并不陌生,如2019年初、2020年3月均曾见证。但深入分析,技术性牛市仅是估值与价格修复的外在表现。事实上,自2024年9月以来,A股和港股无疑已进入技术性牛市。

  02

  A股牛市进化论:从政策驱动到盈利预期的裂变

中国股市历经多次牛熊更迭。从1996年的政策牛市到2007年的黄金十年,再到2015年的杠杆牛市及2019年的结构性行情,各阶段牛市各具特色。牛市初期至中期,资本市场遵循“政策点火-估值修复-盈利接力-资金推动”的规律。当前市场正处于政策点火与估值修复阶段,盈利接力和资金推动将考验市场强度。

  03

  政策红利下的价值重估:牛市启动的关键

政策环境的实质性改善是牛市启动的核心动力。无论是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2014年的“新国九条”,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还是2019年的注册制试点,都伴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2024年9月以来,政策底逐渐形成,化债、赤字率扩张及消费政策推进,权益资产面临的政策环境已发生实质性变化。

  04

  从估值修复到扩张加速:牛市中期的“心跳游戏”

牛市中期,市场对远期盈利贴现的博弈加剧,估值非线性扩张,呈现三大特征:估值扩张加速、板块极端分化、估值逻辑突变。2024年9月以来,TMT等行业估值快速扩张,而金融、农林牧渔等行业相对克制。

  05

  资金结构转换:增量资金决定牛市高度与节奏

持续的资金流入是推动市场走强的关键。如2014-2015年的杠杆资金,2019年的公募基金和外资,都显著推动了牛市。2024年9月以来,交易性资金进入中国权益资产,包括A股的两融余额增加、股票型ETF净流入,港股的亚太交易性资金和被动资金流入。未来需关注存款搬家逻辑的开启及海外资金回流。

  06

  赚钱效应吸引增量资金

历史数据显示,赚钱效应与增量资金入场密切相关。当主动权益型基金过去一年收益超50%的数量占比突破4.15%时,新发基金规模及老基金净申购显著上升。这种正反馈在历史上多次出现,未来或继续上演。

  07

  企业盈利:牛市的终极动力

牛市不仅靠故事和梦想,盈利增速拐点是牛市延续的关键。只有高增速、高确定性的盈利质量,才能穿越估值波动。目前,工业企业利润、CPIPPI仍处于较弱区间,需进一步修复。未来,企业盈利的持续性、扩散性、质量性将是观察重点。

  08

  牛市初期至中期的“黄金机遇”:主线浮现

牛市初期,估值修复带来行业轮动机会。随着牛市深入,风格强化,主线逐渐明确。牛市主线的形成遵循“政策定调→资金选择→业绩验证”的机制。当前,AI产业趋势明朗,资金形成共识,业绩处于验证期。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8幅图解析牛市初期至中期特征)

(责任编辑: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