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市监局对三家医药企业因横向垄断协议案作出行政处罚,合计罚款2.23亿元。其中,上海信谊因垄断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被罚1.66亿元。事件再次凸显反垄断监管的严厉性和重要性。

  红星资本局3月22日消息,3月21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上海市监局”)对三家医药企业因横向垄断协议案作出行政处罚,并首次追究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责任。三家医药企业合计被罚款2.23亿元,涉案垄断协议的直接负责人员也被罚款50万元。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市场对医药行业竞争环境的关注。

  其中,上海信谊联合医药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信谊”)作为上海医药(601607.SH)全资孙公司,因垄断协议被罚1.66亿元。这一处罚不仅凸显了反垄断监管的严厉性,也提醒企业需加强合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生化”)也曾因药品垄断收到上海市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共被罚没4.62亿元。这进一步显示了反垄断监管在医药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垄断协议导致价格暴涨

  涉案公司合计罚款超2亿

  经查,2020年1月,上海信谊销售部门负责人指示下属员工,联系另外两家医药企业,共同推高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的销售价格。最终,三方达成并实施了垄断协议,包括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分割销售市场等。这一行为导致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的价格暴涨,涨幅达11-21倍。

  具体来看,2020年以前,上海信谊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的挂网价格和供货价均在较低水平。然而,从2020年5月开始,该药品的价格迅速攀升至71.5元/支。至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的挂网价或医院议价均提高到了这一水平。

  除了针对销售市场涨价外,上海信谊还提高了对配送公司的供货价格。这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2024年4月30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该案进行立案调查。经过深入调查,确认三家医药企业在涉案期间合谋推高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销售价格,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作为一种常用的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物,在手术结束时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残留阻滞拮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涉案企业的垄断行为,该药品的价格暴涨,导致患者和医疗机构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上海医药子公司再陷垄断风波

  除了上海信谊外,上海医药的另一家子公司第一生化也因垄断行为受到严厉处罚。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作为第一生化的独家品种,曾因价格虚高引发市场关注。经调查证实,第一生化与相关公司合谋虚增原料药成本数百倍,并将涉案药品挂网价格虚抬至不合理高价销售。

  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反垄断法》相关条款,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最终,第一生化被罚没4.62亿元。

  对于此次处罚,上海医药表示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并加强合规管理。同时指出上海信谊业务独立运营且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整体比重不足1%因此本次处罚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