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证50指数近几年走势波动较大,但改革后流动性提升促成行情。虽然曾创历史新低,但在政策推动下全面反弹,区间涨幅远大于沪深市场主要指数。北证50指数的优异表现表明成长类股票在当今市场中有着更好的表现机会。


  桂浩明(市场资深人士)

  相比上证指数,了解北证50指数的投资者相对较少。然而,通过观察北证50指数近几年的走势,我们能从中获得不少启示。

  北证50指数以2022年4月29日为基期,于当年11月21日正式推出。在2023年10月之前,其走势基本向下,曾一度下探至700点附近,较基数1000点下跌近30%。但随后,北交所启动改革,重点之一是提升流动性,这促成了一波行情的产生。当时沪深股市大盘持续下跌,而北证50指数却逆势上扬,并在2023年11月收复1000点大关。

  然而,随后它又从这一相对高位回落,在2024年9月中旬跌破600点,创下历史新低。2024年9月24日,A股市场在政策推动下全面反弹,北交所股票也毫不逊色,迅速将指数推高至1400点以上,区间涨幅远超沪深市场主要指数。沪深市场在行情启动后两周,即2024年10月上旬达到本轮反弹高点,但北证50指数则连续上涨3个月,在11月才创出新高。此后,它也随大盘调整,但下行幅度明显小于沪深股市。

  进入2025年,北证50指数再次展现出强势特征,目前已逼近1400点,距离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

  从北证50指数的走势中,投资者能汲取哪些启示?北交所成立时间不长,其重点选择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这使得其上市公司构成中新经济占比较高,容易受到各种市场题材的青睐,在当前科技股引领的行情中,自然更易脱颖而出。

  此外,北交所上市公司体量普遍较小,市值不高,作为中小型股票,通常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一旦人气被激发,便会成为众多资金追捧的对象。北交所运行初期,流动性不足是个大问题,现在监管部门出台政策,为各类增量资金流入创造了条件。北交所的流动性已得到显著改善,一些热门股票的换手率甚至可与科创板创业板相媲美。同时,由于其股价涨跌幅更大,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

  当然,过大的价格震荡也未必是好事,但作为一个初创市场,这样的过程是发展中必须经历的。此外,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业绩与成长性总体良好,在大幅上涨后,当前的估值水平略高于科创板,与创业板相近。由于上市公司发展阶段不同,此时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在理论上更具想象力,这也是北证50指数明显强于沪深各类重要指数的原因之一。

  北证50指数的优异表现表明,成长类股票在当今市场中拥有更好的表现机会,也受到各路资金的青睐。保持足够的流动性,是它维持良好运行态势的重要前提。当然,沪深交易所的角色与之不同,它们在具体政策安排上也会有所差异。但改善上市公司结构以及提高流动性的要求是共通的,只要在这方面做出更大努力,相关指数也会不断攀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