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海尔集团CEO周云杰开通抖音后,海尔高管纷纷入驻社交平台,向外界传递焕新形象的信号。此举不仅关乎企业本身,也备受青岛关注。海尔作为青岛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其出圈有望给当地带来新机遇,推动区域经济振兴。

“海尔兄弟们”组团出道了。

3月21日,海尔集团CEO周云杰,发布了其开通抖音后的首条视频,目前账号涨粉已超百万。随后“海尔兄弟”组团跟上,海尔智家的吴勇、海尔厨房的杨林等高管也纷纷入驻社交平台。

一系列动作,向外界传递的信号很明显: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海尔,是时候焕新形象了。这不仅关乎企业本身,也备受其诞生地青岛的关注。

青岛曾凭借海尔、海信等“五朵金花”造就闻名遐迩的“青岛现象”。然而,近年来传统优势行业的品牌边际效益下降,品牌经济溢价和再生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当地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阻力。周云杰的转变,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关系到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振兴。

往更大范围看,“刷新”形象只是第一步。海尔作为本土龙头,其出圈能给当地带来何种启示?对于青岛来说,如何在与佛山、合肥等城市的竞争中实现自我再进化?新的想象空间亟待打开。

爆火出圈

这场刷屏网络的走红,始于“意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略显严肃的表情,与雷军的谈笑风生形成反差,瞬间引发全网关注。紧接着,海尔集团展现教科书级的应对:幽默回应网友热议话题,带领一众高管集体“开号”出道,持续引爆网络。

相较走红本身,这家老牌企业打破惯有认知,接住“泼天流量”更为人乐道。周云杰直言,这次出圈最大的收获是让海尔站在大家面前,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教授董彦岭分析,这是企业面对年轻消费群体,积极适应变化的表现。当地媒体指出,山东企业家群体需要打破“只干不说”的传统思维,学会与时代对话,与公众沟通。周云杰的转变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关系到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振兴。

海尔作为青岛第一大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早已成为青岛制造的一面旗帜。数据显示,海尔已连续16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全球用户数超10亿。2024年,海尔集团全球收入达到4016亿元,青岛也迎来标志性突破:首家年营收超4000亿元的企业诞生。

打开局面

近年来,企业家纷纷主动拥抱互联网,为企业品牌带来巨大曝光量和市场影响力。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周云杰“听劝”上网、紧急“营业”的原因。与低调大佬被网友“架着”出道不同的是,青岛对此番出圈热潮已期待良久。

青岛品牌引领制造业发展,涌现出海尔、海信等“五朵金花”以及中车等骨干企业。然而,曾经的“领跑者”却在市场竞争中逐渐陷入尴尬,品牌经济的溢价和再生动力不足,传统优势行业的品牌边际效益不断下降。

直面新一轮品牌竞争,青岛给出解题思路。2023年,“青岛优品”工程正式启动,意在打造品牌新标杆、引领产业竞争力重塑。上个月,青岛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青岛市品牌建设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促进品牌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在此背景下,周云杰与海尔走红有望成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董彦岭分析,其积极影响除了提升信心,还包括思维和行动上的引领转变。

“看清方向”

网络热度之外,现实中的考验仍在继续。有媒体评价,若没有周云杰深耕实业的底色,这场狂欢或许只会止步于表情包。海尔回应网友需求连夜开发的“懒人洗衣机”,一周预售爆卖8.8万台,背后离不开研发硬实力的支撑。

作为领军企业的海尔,关乎青岛的制造业底色。青岛面临转型困惑,传统优势产业增速放缓,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与其他先发城市存在差距。面对压力,青岛拿出重振制造业雄风的行动,明确将从高端化、智能化等六方面重点发力。

2024年底,青岛提出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将其视为面对新时期新挑战升级产业体系的“路线图”,其中明确提质发展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

时至今日,家电等传统产业依然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产业符号。作为青岛经济最稳固的基本盘,传统产业如何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重塑产业生命力,成为事关城市命运的一道考题。

“关键是不能乱了步伐。”董彦岭认为,看清方向,始终保持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追求才是长久之道。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