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小米造车在流量和销量双重加持下,重心向产能倾斜。雷军宣布提升全年交付目标,生产压力加大。小米汽车近期调整高层人事,新增工厂扩产消息频传,包括北京和武汉等地。武汉新工厂有望年底正式宣布,选址具备合理性。若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小米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份额。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诗涵

小米造车在流量和销量双重加持下,重心逐步向产能倾斜,这是制造行业的根基,也是衡量小米汽车能否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雷军宣布将小米汽车全年交付目标从30万辆提升至35万辆,生产压力随之加大。

为解决产能问题,小米汽车近期调整了高层人事,两名汽车部副总裁的职责转向工厂制造,旨在应对复杂产品线管理并建立稳定零部件供应体系。同时,小米汽车新增工厂扩产的消息频传,包括北京工厂二期地块疑为三期用地,以及武汉建设全新制造工厂的消息。

武汉工厂项目最早可追溯到2021年,当时武汉市商务局表示有意与小米对接推进汽车项目落户。四年过去,项目进展仍悬而未决。据工信部湖北省下属单位人士透露,由于种种原因,项目进展不顺。最新一轮洽谈中,湖北省政府态度积极,争取小米汽车工厂落户,而小米方面在等待地方和东风汽车集团拿出更具吸引力的合作条件。

东风汽车与小米在合作方案上存在分歧,前者不愿沦为代工厂,希望争取更多话语权。岚图品牌因政府补贴,不愿转为小米代工。而岚图品牌销量攀升,工厂满产,难以兼顾岚图和小米的生产规划。

湖北省政府的助力或许能推动双方谈判进程。今年1月中旬,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与雷军等知名企业家座谈,希望企业家持续扩大在鄂投资布局,深化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此次政商会面与推动小米武汉建设汽车工厂直接相关。

小米汽车制造工艺、物流规划、生产管理的工程师入驻东风汽车云峰工厂的消息传出。云峰工厂具备多车型生产能力,年产能30万辆,目前生产东风日产和东风岚图品牌车型。若小米汽车入驻,有望与岚图共同盘活剩余产能。

市场传闻小米武汉汽车工厂相关事宜已谈妥,官方预计将于今年底正式宣布。从地理位置、汽车产业协同和市场覆盖战略角度而言,小米汽车新工厂选址武汉具备合理性。

武汉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健全的汽车产业生态,是传统汽车工业重镇。通过利用东风汽车的现有产能,小米汽车新工厂有望更快投产。效率对于小米汽车至关重要,按照当前声量,如果不能尽快推进新工厂进程,现有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小米已披露车型包括在售的SU7和SU7 Ultra,以及今年将上市的YU7和一款规划中SUV。SU7和SU7 Ultra订单增长迅速,给一期工厂带来更多考验。一期工厂产能利用率接近200%,已投产工厂一期维持超频运转,也很难完全满足全年SU7和SU7 Ultra订单量。

二期工厂将主要支持新款YU7车型生产,预计今年6月中旬竣工,预计投产需再耗时两至三月。业内预计二期工厂今年至少能提供6万辆新车。考虑到SUV车型受众范围更广,YU7有望笼络更多用户。

小米第三款车型N3也需提前规划生产。这款车定位大型增程SUV,计划2026年推出。知名机构对小米汽车2026年销量表现做出乐观判断。如果销量达到60万辆左右,已披露的北京一二期工厂必须全年以200%生产效率运作;若能超越,则仍需新工厂扩产。

汽车行业逐渐回归制造业本质,如果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小米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份额。产能跟不上,对订单转化是致命打击。小米汽车目前在售车型等待周期较长,若多款产品等待周期超过行业均值,将影响市占率,甚至影响集团股价。

据德意志银行预测,小米汽车将在2027年产量破百万辆,成为小米集团内部最大单一业务部门。然而受制于汽车产能等因素,小米目前的股价可能已达最乐观预期。如果产能扩张和实际交付不及预期,可能伤害投资者信心。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