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证交所新规:强制上市公司双语披露财报吸引外资
AI导读:
东京证交所自新财年起,将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同时以日语和英语披露财报及重大事项,旨在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公平的投资环境,以持续吸引外资。新规实施后,部分公司面临退市危机。
财联社3月31日讯(编辑史正丞)为吸引更多外国“中长期资本”投资日本股市,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Prime Market)自本周二(4月1日)新财年起,将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同时以日语和英语披露财报及重大事项,旨在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公平的投资环境。
作为背景,东京证券交易所实施的“价值提升”举措已使日本市场外资持股比例去年创下近32%的新高。这批不懂日语的投资者对日本股市的影响力巨大。同时,外资常因日股重大事项仅以日语披露而处于不利位置。
新规目标:持续吸引海外投资者
根据东京证交所新规,约1600家Prime市场上市公司需履行信披新规,使用双语披露财务业绩及“可能对投资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如重大事项、盈利预期修订、并购、高管变更等。
东证所上市部表示:“东证Prime市场是全球性市场,为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决定强制要求英文披露。”
交易所调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近99%的主板市场上市公司已以某种形式展开英文信披,但同步披露重大事项的公司仅占59.2%。财报英文披露率达93.8%,同步发布投资者关系英文演示材料的比例为76.4%。
东证所上市部经理Natsumi Yamawaki称,交易所推动上市公司提升估值的措施已初见成效,挑战在于保持外资对日本公司的持续关注。交易所鼓励公司与投资者互动,创造提升企业价值的循环,增加“致力于公司中长期发展”的投资者数量。
亚太交易所均努力提升对外资吸引力。例如,韩国股市要求大型KOSPI上市公司在韩语信息披露后三天内,以英语发布重要信息。
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全球首席策略师Naomi Fink解读称,日本股市已有大量海外投资,其中不乏主动型投资者和重视公司治理的投资者,缺乏透明数据会降低整体投资意愿。
日本上市公司面临双语信披挑战,需反复修改公告至发布前最后一刻,这是实现同步双语信披的难点。部分企业外包公告翻译,但上市公司需对译文质量把关。
大和综合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tsushi Kamio表示,信披改革对企业而言是了解投资者真正所需信息的契机。
作为新规实施过渡,超百家上市公司申请延后英文披露义务,最晚至2026年3月31日前履行。
退市危机:百余家公司面临摘牌
对于难以及时实施英文信披的公司,更大的问题是能否保住上市地位。2022年4月,东京证券交易所重组市场并提高上市公司标准,现过渡期结束,约200多家上市公司面临退市。若到2026年3月底仍未达标,公司将进入摘牌程序,摘牌将于2026年10月1日进行。
截至3月底,主板仍有55家上市公司不达标,标准板和成长板市场分别有140家和51家公司未达标。改革初期,近500家上市公司无法达到标准。交易所允许提交改进计划的公司保留上市资格。
主板上市公司需满足流通股市值达100亿日元、流通股比例不低于35%的要求,改革前分别为5亿日元和5%流通股比例。
无法满足主板要求的公司可内部转板至标准板上市,标准板要求最低10亿日元流通股市值及25%流通股比例。若连此标准都达不到,公司将退市,转战名古屋等地区交易所挂牌。
去年东证所退市公司数量达94家,创2013年东京证交所与大阪证交所合并后新高,上市公司总数首次下降。今年一季度已有30余家上市公司退市,反映改革过渡期结束引发的加速退市趋势。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