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1日,中航沈飞发布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由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换为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截至目前,A股已有超过1100家上市公司宣布更换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创历史新高。行业洗牌效应显现,审计市场竞争版图重构。上市公司“换所潮”是否能改善审计生态,仍有待观察。

4月1日,中航沈飞发布2024年年报,其审计机构一栏悄然“换将”,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取代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这一变动背后,折射出审计市场正经历大规模洗牌。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A股已有超过1100家上市公司宣布更换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创历史新高,其中一半以上涉及被监管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华所流失超过300家客户,普华永道、亚太、苏亚金诚、中准等事务所客户流失率均超七成。与此同时,容诚、立信等本土所逆势新增签约项目过百家,审计市场竞争版图重构。

上市公司“换所潮”席卷资本市场。同花顺数据显示,已有1128家上市公司宣布更换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较往年翻倍。换所量激增,主要源于两大因素:

一是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因违规行为被暂停业务资格,导致原上市公司客户纷纷换所。大华所因卷入金通灵财务造假案遭暂停业务、千万罚单后,332家上市公司紧急换所。普华永道、亚太所等也因违规受罚,客户流失严重。

二是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规则变化。2023年5月,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管理办法,要求国有企业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不超过8年。该规定发布后,2024年有358家国企性质的上市公司宣布换所。

行业洗牌效应显现,不少会计师事务所顺势扩张。容诚所2024年新承接126家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业务量增速高达30%。立信所同样新增过百家客户。中小所也迎来发展机会,市场份额逐渐提升。

在剧烈的市场变动中,审计市场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近半大所陨落乃至消失;二是中小所迎来发展机会;三是会计师事务所主动请辞数量增多。2024年报遭到事务所主动辞聘的上市公司为11家。

上市公司“换所潮”涌动,引发关注。严监管背景下,这是否能改善审计生态?知名财税审专家刘志耕认为,上市公司换所多为被动选择,少有为提升审计服务质量而换所。他建议加大处罚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商业氛围。

经济学者、资深总审计师宋文阁建议优化人员结构,吸纳优秀人才。他提到马斯克团队的审计过程,认为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在合规底线、技术创新与生态重构间找到平衡。

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大规模更换虽带来市场格局变化,但审计生态的改善仍有待观察。审计的权威性,究竟源自牌照背书下的程序合规,还是根植于专业敬畏形成的风险穿透力?这值得深思。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