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法院发布2024年度审判通报及典型案例
AI导读:
4月2日,上海金融法院发布2024年度审判通报及十大典型案例,展示了金融司法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通报显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成为收案量第一的案由,同时证券业案件呈现新特点,新类型金融执行案件增多。
4月2日,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了《上海金融法院审判工作情况通报(2024年)》(下称“情况通报”)及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金融司法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2024年,上海金融法院共受理金融案件7310件,总标的额达到2157.26亿元。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成为收案量第一的案由,共受理1215件,同比上升21.7%,占总收案量的16.62%,标的额高达1109.44亿元。而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虽然也有1130件,但占总收案量的比例略低,为15.46%,标的额为9.49亿元。
上海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顾全在发布会上表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相对平稳,部分原因是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采取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如诉前调解等,有效化解了大量纠纷。
证券业案件呈现新特点
在收案行业中,证券业案件占比显著,2024年共受理1039件,占比23.01%,标的额达到50.29亿元。这些案件反映出上市公司欺诈发行、相关主体协助造假、“名股实债”等违规行为的存在。
顾全指出,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需要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同时证券中介机构需进一步落实“看门人”职责,监管机关和司法部门需加大追责力度。此外,帮助造假行为也呈现增多趋势,需强化综合协同治理。
同时,“名股实债”问题也值得关注。顾全表示,部分初创企业在面临创投资本时缺乏话语权和主动权,对投资协议等融资交易文件中的核心条款认识不清,导致纠纷频发。他建议加强对初创企业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多种直接融资工具。
作为专门管辖涉科创板纠纷的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审结了全国首例涉科创板证券欺诈发行案件等系列典型案件,并建立了科创板纠纷长三角司法监管跨域协同化解机制。
新类型金融执行案件增多
2024年,上海金融法院还受理并顺利执结多起新类型金融案件,包括首例上市公司股票解除限售案、首例基金投资者知情权案等。这些新类型案件需要协同多方力量化解矛盾,进一步推动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协同治理。
此外,上海金融法院还加强了与金融基础设施的合作,提高了执行效率,并建设了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要素式审判辅助模型,便利投资者维权。
典型案例引领市场规范
发布会还发布了上海金融法院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涉及金融市场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这些案例积极发挥了司法裁判规则的引领作用,有力促推了新兴金融业态的规范健康发展,并充分体现了金融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