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亮眼,科创板表现抢眼
AI导读:
54家沪市上市公司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51家预喜,占比超94%。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表现出强劲业绩增长。科创板公司中,半导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居多,业绩表现抢眼。
截至目前,54家沪市上市公司已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51家公司预告业绩向好,占比超94%,包括43家预增、6家扭亏、2家续盈。多数业绩预喜的上市公司交出亮眼的“开年成绩单”,超过四成的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将同比翻倍。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相关上市公司展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势头。
例如,北方稀土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25亿元至4.35亿元,同比增加716.49%至735.70%。中国动力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亿元至4.5亿元,同比增加240.48%至410.73%。同时,沪市公司小商品城已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1.61亿元,同比增长17.93%,归母净利润为8.03亿元,同比增长12.66%。
科创板方面,已有1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7家预增,3家扭亏为盈。从行业角度看,半导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占比较大,还包括新材料、医药企业。
如A股市场芯片测试探针第一股和林微纳一季度营收同比增加112%,实现扭亏为盈。这主要得益于客户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的提升和销售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优势。一方面,公司与客户保持较高的市场黏性,AI芯片测试探针和socket继续放量;另一方面,公司新项目新产品相继发力,前道CP端部分产品被国内头部芯片企业认可并开始出货。低功耗蓝牙芯片领域全球市占率前三的泰凌微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增幅达894%,净利润增幅约788%,同样实现扭亏为盈。营收增长受益于下游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渗透率的提升,利润提升则得益于高毛利产品和客户销售占比提升以及销售额快速成长带来的规模效应。
此外,特钢材料公司广大特材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1504.79%。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下游所属行业需求整体向好,产销两旺;同时,公司募投项目效益显现,风电齿轮箱零部件项目产能逐步释放,销售收入大幅增加,有效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也在多肽行业发展趋势下实现了多肽原料药业务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净利润同比翻番。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