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上市公司增持回购资金需求增加,多家商业银行加快与央国企、民营上市公司合作,提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业内专家表示,该举措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吸引长期投资者入市。未来贷款规模将持续增长,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展,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新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设立已近半年,相关业务正加速落地。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随着近日上市公司增持回购资金需求增加,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正加快与相关央国企、民营上市公司合作。多家大行表态称,近期对接的企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意向金额合计约为千亿元规模。

这一举措,业内专家指出,回购增持贷款不仅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还能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入市,形成良性循环。未来,贷款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覆盖范围也将持续扩大。

多家银行正积极开展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行动。4月11日,海南华铁公告称,已收到中国工商银行杭州解放路支行提供的不超过2.7亿元的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承诺,贷款期限最长36个月。这只是工商银行发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的一个缩影。自去年10月专项工具设立以来,该行已率先出台产品制度,成功落地全国首批贷款项目,助力市场信心提升。目前,已累计支持及储备项目近400笔,涉及金额超千亿元,覆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多个板块。

农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该行已为“三农”、先进制造、绿色金融等多领域的53家上市公司提供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服务,签约金额超150亿元,投放金额超85亿元。建设银行方面,已服务近70户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涵盖国企、央企、民企等,授信金额近140亿元。中国银行已支持73个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计划,达成贷款意向金额253.6亿元。

交通银行已给予约80家企业超25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授信,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工业软件、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邮储银行通过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多家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已签约5.8亿元,投放贷款4.57亿元。此外,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股份行也积极参与其中。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已有超450家上市公司获得银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超900亿元。其中,自2025年以来,已有超200家上市公司获得支持,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超400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在当前市场背景下具有多重正面效应,对银行、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均形成共赢。对银行而言,该贷款拓展了信贷新场景,优化了资产结构,加强了与优质企业的合作;对上市公司而言,回购增持稳定了股价,传递了信心,增强了投资者信任,并通过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对资本市场而言,大规模回购增持释放了政策稳定信号,助力投资情绪修复。

在做好对优质上市公司服务的同时,商业银行自家股票也得到大股东及董监高等的自愿增持。4月8日晚间,包括浙商银行、光大银行、成都银行、邮储银行在内,多家A股上市银行公告披露控股股东或董监高等的增持计划,旨在传递对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

浙商银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计划增持该行A股股份,增持规模不少于2000万元。光大集团计划增持不超过2%的光大银行股份,持股比例有望升至49.4%。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股东和高管密集增持A股上市银行,一方面由于银行股估值较低,是增持的好时机;另一方面说明股东和高管对未来充满信心,有助于引导公众信心。杜阳认为,未来银行股估值提升路径包括优化盈利结构、强化金融科技赋能。

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通知,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股东提供贷款。该专项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随后上市公司和银行积极行动。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本月已有17家上市公司获银行支持,贷款金额上限超70亿元。农业银行表示,将持续加大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杜阳分析,未来回购增持专项贷款规模将稳中有增,由多重因素推动,包括政策重视、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意愿增强、银行优化信贷结构需求以及专项贷款与综合金融服务的协同效应。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