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时代中美贸易困境及中国应对策略研讨会
AI导读:
4月20日,上海财经大学举办宏观经济专题研讨会,分析特朗普2.0时代中美贸易困境及应对措施,探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动力。刘元春、王一鸣、李迅雷等专家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内需、推进财税制度改革等建议。
4月20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专题研讨会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以及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等嘉宾,围绕“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贸易”主题,分析了中美贸易困境及我国应对措施,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动力与方向。
刘元春:特朗普2.0时代冲击超预期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指出,特朗普2.0时代带来的冲击全面显现,中美博弈格局将深度调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加征、技术出口管制等措施已落地,并不断加码。我国政府已迅速反击。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专题报告》认为,特朗普2.0贸易政策极端且充满不确定性,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美国通胀甚至滞胀风险,加剧债务负担,使其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同时,美国试图缩减贸易赤字与其国际结算货币地位存在矛盾。

报告建议,短期要对等反击,利用美国通胀压力窗口实施多元化政策;长期需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国际话语权。刘元春表示,我国通过缩减外资准入限制、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确定性应对逆全球化和政策不确定性。中国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与美国产业空心化形成对比。
王一鸣:释放新型消费潜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面对外部冲击,我国应扩大内需,稳定经济。他建议,一方面加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适时降准降息,推出新政策支撑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扩大国内需求需注重补上消费短板,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增加差异化服务供给。新生代群体是消费主力军,应激活其消费活力。王一鸣还建议构建扩大投资和提振消费的良性互动机制,鼓励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释放新型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潜能。

李迅雷: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激活内需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中国面临投资强消费弱的现象。美国政府极限施压对中国经济转型有激励作用,需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激活内需。他建议,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托底地方财政,稳定投资与就业;央行减少结构性政策工具依赖,适时降准降息;产业政策统筹产能全球化布局与国内产业转型;消费提振聚焦服务领域创新。预计2025年可能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且有2-3次降息。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