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速度激增,专利申请量暴涨
AI导读:
中国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在深圳开幕,超200家企业展示科技成果。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同比暴涨超200%,大厂成为创新“主力军”。产业链配套和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资本踊跃投入助力技术创新。
中国机器人“顶流”企业在深圳来了一场“华山论剑”。4月24日,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开幕,超200家机器人企业汇聚一堂,展示科技成果,成为深圳市内举办的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机器人产业最新成果展。
展会成为揭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密码”的重要窗口。从创新速度来看,2024年全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同比暴涨超200%,人形机器人已掌握格斗、马拉松等“十八般武艺”。上游产业链配套和下游应用场景为各地机器人企业迅速发展筑牢基础,金融力量也托举机器人产业,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新势力”。
创新速度:
专利申请量激增
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钢琴前优雅地弹奏,为展会带来了悠扬的“背景音乐”。在本次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上,中国机器人展示了“文武双全”的实力,弹钢琴、毫米级抓取、走路奔跑等技能均不在话下。
优必选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参加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夺得冠军的“天工Ultra”机器人已接到超过100台意向订单。作为龙头企业,优必选将借助展会平台进行技术和应用场景的交流与探索。
宇树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形机器人G1擅长格斗和功夫,最近将有一场机器人格斗直播。展会上人形机器人的出色表现背后,是企业在运动控制、算法、多模态感知等层面的技术突破。
近两年,全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激增。据企查查数据,2024年申请量达387项,同比增长202.34%;2023年申请量为128项,同比增长276.47%。发明专利占比超六成,新型实用专利占比近三成。
最新趋势显示,大厂逐渐成为机器人产业创新的“主力军”。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量达20531件,连续多年爆发式增长。腾讯、华为、大疆、平安科技等大厂机器人产业专利累计申请量位居深圳前四。
创新土壤:
产业链+应用场景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为何能跑出“火箭”般的创新速度?这得益于良好的创新土壤。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完善的上游产业链配套,而庞大的市场应用空间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
以深圳为例,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为机器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越疆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创业初期在楼下就能找到加工厂,当天就能拿到设计加工件。优必选也表示在产业配套和生态建设上得到了深圳的大力支持。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在非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激光雷达、芯片、舵机、移动底盘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商。人形机器人硬件成本主要来自深圳及其周边企业。
全国范围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都拥有较好的上游产业链基础。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展示了全球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得益于长三角完善的产业链配套。
市场需求是创新的动力。人形机器人已在汽车生产、核主泵安巡防检等领域应用,上海、深圳等城市的企业需求为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和创新提供了充足“养料”。
创新活水:
资本助力创新
人形机器人产业是公认的“烧钱”赛道,各界资本踊跃投入,为产业技术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据中国机器人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事件约200起,金额超200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融资事件占比最高,达49%。
深圳以72起融资事件位居全国首位,北京和上海分别以63起和39起紧随其后。深圳种子轮和天使轮投资占比高达31.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了深圳市场化资本的优势。
深创投等投资机构在人形机器人“明星企业”背后扮演了重要角色。深创投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立足于机器人本体,往上下游寻找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投资。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人形机器人投融资热度提升,为产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加速企业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激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