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爆发前夜,多企业亮相航天大会
AI导读:
近期,神舟二十号成功对接空间站,同时2025年中国航天大会在上海举行,多家航天企业携核心产品亮相。商业航天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政策和技术双重推动下,可复用火箭研发取得突破,卫星制造领域市场空间巨大。
本报记者李乔宇
近期,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历史性时刻。与此同时,在距离中国空间站约400公里的地面上,2025年中国航天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多家航天领域企业携核心产品亮相,展示了中国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
对于商业航天企业而言,今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政策方面,商业航天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地政府也出台了配套支持政策。技术方面,可复用火箭研发取得持续突破,多枚可复用火箭即将在今年首飞,预示着更低的卫星发射成本和更高的发射效率。
“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多位受访者在此次大会现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千帆星座”产业链企业集体亮相
作为“千帆星座”计划的核心卫星制造承载单位之一,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其配套的组网卫星模型,并规划了两代不同应用场景的卫星。此外,多家“千帆星座”产业链公司也集中亮相,展示了各自的最新技术和产品。
上海卫链遨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商用推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电推进系统是商业卫星的重要动力配套。目前,遨天已建成国内首条商用电推进智能制造产线,具备每年为1500颗商业卫星配套的量产能力。
“低轨卫星在太空中进行爬轨、变轨、离轨等都依赖推进系统,推进系统是卫星的重要组件,也是卫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遨天公共事务经理张奥向记者解释说。
围绕“千帆星座”的商业化落地正在进一步推进。垣信卫星与泰国国家电信运营商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深化商业航天及低轨卫星互联网业务合作为基础,携手推动泰国数字经济发展。
华泰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王兴表示,根据“千帆星座”及其他星座的发射计划,预计2025年我国发射低轨卫星数量将达到数百颗,2026年发射数量还将大幅增加。这将为卫星制造领域带来超过百亿元的市场空间。
爆发前夜,多方透露发射计划
为了支持后续卫星的发射,格思航天正在积极扩大产能。中科卫星、椭圆时空等多家卫星制造企业也透露了未来的发射计划。
此外,多家火箭制造企业也透露了相关发射计划,多架可复用火箭预计将在今年首飞。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蓝箭航天等火箭制造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可复用火箭的研发和测试工作。
“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多家火箭制造企业争先发射入轨可复用火箭,竞争激烈将推动技术加速成熟。同时,产能日趋提升的卫星制造业也为商业航天的爆发做好了准备。
技术路径仍存争议
尽管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格局已趋明朗,但在技术路径上仍存在争议。在液体燃料领域,东方空间选用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而蓝箭航天则采用液氧甲烷作为推进燃料。
在火箭回收的技术路径上,各火箭制造企业也展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与技术选择。此外,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卫星制造环节,一体化多应用卫星正逐渐成为发展主流趋势,但业内对于如何在功能集成与成本控制之间寻求平衡仍存在分歧。
商业航天这一新兴产业正处于技术创新的活跃阶段,各企业正积极探索不同发展路径。这种多元化的技术探索将加速产业创新,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站在行业爆发前夜,从火箭制造到卫星应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正在奏响高速发展的前奏。从“仰望星空”到“布局星网”,商业航天正借全产业链之力,驶向属于这个时代的“星辰大海”。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