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攀升,沪市公司展现高质量发展动力
AI导读:
沪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持续攀升,反映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寻求战略转型的迫切需求。注册制改革推动并购重组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沪市公司展现高质量发展动力。
本报讯 (记者毛艺融)《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公司合计新增74例重大资产重组,其中主板45例,科创板29例;新增508单小规模并购。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持续攀升,不仅体现了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寻求战略转型的迫切需求,更彰显了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蓬勃动力。
在注册制改革推动下,并购重组正从简单的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专业人士指出,监管层通过明确重组政策、提高监管包容性、优化重组市场交易效率等措施,既保持了监管定力,又激发了市场活力,促使并购重组回归产业逻辑本质。
近期重组案例呈现出方案更成熟、标的质量更优、产业协同更显著的特点,特别是新质生产力成为沪市公司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
价值共生:产业整合成为核心逻辑
以往,“炒壳”式、“套利”式并购重组导致市场资源错配。近年来,市场风气逐渐转变,更加注重市场化和商业化逻辑。尤其是央国企,其并购案例展现出由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的成熟转变。这些企业沿着产业链主动谋划推动重组整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例如,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科高新”)拟现金收购中国浦发持有的蓝亚检测100%股权和中国空分51%股权。蓝科高新专注于石油石化特种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及检测,蓝亚检测主营石化设备检测,中国空分则专注于空分、低温及环保工程。此次交易有助于央企国机集团内部资源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购重组为企业提供了快速扩张和转型升级的捷径。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迅速获取先进技术、人才、市场渠道等关键资源,突破发展瓶颈。例如,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中国电力、湘投国际持有的五凌电力100%股权及广西公司持有的长洲水电64.93%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将新增水力发电及流域水电站新能源一体化综合开发运营业务,构建“环保+流域水电+新能源开发”的立体业务架构,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提供新路径。
科技并购:新质生产力的资本展现
从宏观角度看,并购重组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手段。自去年9月以来,沪市聚焦经济主战场和科技前沿领域的并购占比大幅提升。
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并购重组助力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向高端智造转型。如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权,由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全面转型为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恒力重工在手订单货值近千亿元,此次交易方案中的业绩承诺充分保障了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在新兴产业领域,并购重组加速了技术创新与资本的融合。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科技”)并购苏州穗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穗柯智能”)100%股权。穗柯智能专注于智能物流系统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与北自科技的主营业务高度契合。
生态优化: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
活跃的并购重组市场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也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多投资机会。
市场人士认为,从融资角度看,并购重组涉及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业务快速发展。对被并购企业而言,并购重组也是一种间接融资方式,使其能够借助上市公司平台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从投资角度看,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稳定了投资者信心,活跃了交易氛围。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提升其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同时,并购重组也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优质标的,丰富投资选择,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