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从业者考公热潮引发关注
AI导读:
近期,券商从业者考公现象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以证监会为例,今年拟录用名单中共有28名人士曾就职于券商,这一数字接近过去三年总和。年轻从业者因行业竞争加剧、考核机制趋严等因素,对职业安全感需求提升,考公成为出路之一。
证券业“祛魅”时刻。
近期,地方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等公示拟录用公务员名单,券商从业者考公热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这一趋势标志着证券行业人才流动的新动向。
以证监会近日披露的2025年度公务员拟录用名单为例,共有28名人士曾就职于券商,这一数字接近过去三年证监会拟录用券商背景人员的总和。当前券商从业人员积极报考证监系统公务员,与多年前证券监管系统人士纷纷“下海”至证券行业形成鲜明对比。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计划考公的券商从业人员大多从业时间不到5年,相对年轻。这既与公务员招录的年龄限制有关,也反映了证券业内外环境的大幅变化对从业人员择业心态的影响。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券商考核机制趋严,加之降薪、部分细分业务“去产能”、数字化转型加速导致传统岗位需求萎缩等背景下,年轻从业者对职业安全感的需求日益提升。
从“下海”到“上岸”
证监会披露的拟录用公务员公示公告显示,券商从业人员报考热情持续高涨,拟录用人数远超往年水平。
据统计,今年拟录用名单中共有28名人士来自证券行业,而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13名、9名、7名。这意味着今年录用人数已近乎追平过去三年总和。
同时,报考中国人民银行的券商人士也不在少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2025年度拟录用公务员公告,有23名人员来自证券公司。其中,有2名券商人士不仅来自同一单位,甚至曾在同一项目组共事。
过去,金融监管领域人士持续向证券行业流动,形成“下海”潮。如今,这一趋势已发生显著变化,证券行业从业者正积极寻求加入金融监管体系。
从薪资待遇来看,当前金融监管部门未必更具吸引力。据悉,金融监管部门正面临薪酬方面的改革。根据国务院相关说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均使用行政编制,工作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统一规范管理,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标准。
年轻从业者为主
多地地方政府部门前期也陆续发布公务员拟录用名单。观察这些名单,报考公务员的券商从业者较为年轻,岗位分布覆盖经纪、投行、研究所、中后台等板块。
据统计,至少有逾53%的人士在证券业执业时间不到5年。例如,南京证券一名从业者在2024年才开始执业,却已被四川小金县税务局录用。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公务员报考有年龄门槛;另一方面,新入职的年轻员工可能发现薪酬待遇不及预期,同时要面临艰巨的考核任务和工作压力,部分业务还在裁员或调岗,尤其投行板块。因此,考公成为他们的一种出路。
部分资深从业者也在寻求转型,主要加入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等。也有资深从业者加入到报考公务员的行列中。
行业变革下的职业选择
回顾过去五年,证券行业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在行业大扩容时期入行的年轻从业者正面临严峻的职业发展挑战,择业心态逐渐向“稳定性”倾斜。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券商投行业务曾进入大规模扩张期,头部券商投行以高薪招揽人才。然而,行业高速扩张期积累的矛盾在市场环境下行后逐步显现。当前,一二级市场开启逆周期调节机制;同时监管引导券商经营回归本源,强调“功能性”定位。为避免从业者激进执业,监管还引导券商建立科学稳健的薪酬体系。
此外,“降本增效”成为券商近年来经营工作的主基调。通过“集约化”管理、加强人员绩效考核、缩减分支机构数量等方式控制成本。
人均薪酬的变迁也直观体现了行业受市场因素及政策因素的影响。在市场扩张期,上市券商员工人均薪酬较高;而在市场调整期,人均薪酬连续三年下滑。
从业人员开始流失。据统计,截至5月4日,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数量合计33.07万人,相较2024年年初减少超过2万人。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