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落地,A股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进程加速,参与企业数量和披露规模大幅提升,重塑企业资产结构,催生新兴细分市场,成为撬动万亿元级数据要素市场的强劲杠杆。

  随着2024年1月1日《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落地实施,A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数据价值觉醒的变革。对比2024年一季报和2024年年报,A股公司数据资产“入表”呈现加速态势:参与企业数量从17家激增至92家,披露规模从0.79亿元飙升至24.95亿元。同时,涉及行业也从6类拓展至12类。这一趋势不仅重塑了企业资产结构,还催生了数据治理、资产评估、金融服务等新兴细分市场,成为撬动万亿元级数据要素市场的强大杠杆。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数据资产“入表”正逐步从政策驱动的阶段性探索转变为常态化实践。随着企业对数据价值认知的深化,更多企业将主动披露数据资产,形成从头部企业到全行业的扩散效应。同时,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将加速产业链生态重构,构建起覆盖技术支撑、标准制定、金融服务的完整服务体系。

  规模与行业齐扩围,入表进程加速跑

  202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据Wind资讯数据,2024年一季度,仅有17家上市公司将数据资产纳入财务报表,合计规模为0.79亿元;而到了年末,这一数字显著变化,多达92家上市公司完成数据资产“入表”,披露规模飙升至24.95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信息技术、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行业上市公司依旧是“入表”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4年,信息技术(27家)、制造业(19家)和基础设施(9家)领域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分别为17.53亿元、4.78亿元和0.25亿元,合计占比达90.42%。其中,三大运营商披露规模合计为13.66亿元,占比高达54.75%。

  与此同时,新兴行业“入表”实践也取得实质性进展。2024年年报披露时,新增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6大行业类别。

  在规范程度方面,上市公司对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正从初期的多元化探索逐步迈向规范化应用阶段。2024年年报披露阶段,众多公司主动升级披露标准,不仅新增了数据资产摊销方法的详细说明,还对数据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使用寿命评估等关键环节进行细化披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体系。

  谈及A股上市公司2024年数据资产“入表”大步向前的原因,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表示,政策推动是核心驱动力,《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政策为数据资产确权、计量和披露提供了制度框架,降低了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合规风险。此外,数字化转型深化也推动了企业对数据资产价值认知的转变。

  财务优化与价值释放,重塑企业估值新范式

  随着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进程加速,这一变革正系统性、深层次地重塑企业经营与资本市场格局。在财务结构优化层面,数据资产“入表”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结构,企业总资产规模得以扩充,资产负债率显著改善。

  资本市场对数据资产“入表”的反馈同样积极。当前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已形成全新范式——数据资产规模、质量及其潜在价值创造能力,与传统财务指标、实物资产等共同构成核心评估体系。

  数据资产“入表”还打通了“智产”向“资产”的转化通道。一方面,确权入表的数据资产具备明确价值属性,可作为抵押物参与金融活动。另一方面,数据资产证券化成为新兴融资路径,企业通过结构化设计,将数据资产未来现金流打包为证券产品,在资本市场发行,实现数据价值的高效变现与风险分散。

  展望未来,韩乾认为,随着越来越多数据资产证券化成功案例涌现,“智产”可转化为“资产”的理念将逐渐被更多企业认同和接受,进而促使企业提升对数据资产治理的重视程度。

  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生态建设初显成效

  随着数据资产“入表”的实际意义日益显现,相关产业链条不断延展,一个涵盖上下游多个环节、分工精细且协同紧密的产业链已初现雏形。

  据天眼查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境内成立的数据资产类公司(指经营业务涵盖数据资产服务)已达3553家。相关企业多以数据资产治理作为主营业务,通过数据治理规划、数据治理系统建设和数据治理实时录入等步骤,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从产业链成熟度来看,目前上游的数据治理、数据资产评估等环节开发程度较高,但下游的数据资产深度应用,如数据资产保险、数据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数据资产“入表”不仅是会计制度的革新,更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抓手。未来,随着政策细化和技术进步,数据资产的金融属性将进一步释放,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本”跃迁,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