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舆情风波:车主联名退订,雷军面临流量考验
AI导读:
小米SU7 Ultra因散热、设计等问题引发车主联名退订诉求,雷军作为小米的“流量担当”面临巨大压力。营销热潮退去,技术务实回归,造车不必急于求成。
最近一段时间,“小米SU7 Ultra”频频登上热搜榜。围绕“碳纤维前舱盖散热效果与铝制盖相当”“双风道设计调整”“OTA系统限制马力”“2万积分补偿方案引发争议”等话题,小米公关部门面临巨大压力,甚至有400多名小米SU7 Ultra车主联名提出诉求,希望小米协助他们退订或退车。
这一系列舆情事件的出现,虽属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回想小米SU7 Ultra发布之初,其价格公布时,“超高性价比”“重新树立豪车新标杆”的赞誉之声瞬间将流量拉满。雷军作为小米的“流量担当”,甚至被誉为“营销之神”。然而,流量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相应的代价。
若以制造手机的思维造车,车辆或许将面临如同快消品般的频繁维修;若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从立项到上市的全过程,就需承担因走捷径而可能面临的风险;当众多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概念中刻意淡化“辅助”二字时,就需要准备好面对消费者因误解而产生的反噬。最新消息显示,雷军已更改微博设置,目前仅允许关注超过100天的粉丝进行评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流量之神”也有一天会因害怕负面评论而选择自我限流。
如今,营销热潮逐渐退去,技术务实成为主流,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在此,我也想对雷军及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大佬们说:造车,我们真的不必急于求成、过度竞争。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