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5月,深港资本市场融合发展与赴港上市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聚焦新质生产力与国际资本对接,解决深圳企业赴港上市难题,以深港协同创新助力企业全球化发展,拓展新天地。

当深圳以“中国谷”的姿态崛起,成为全球科创高地,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资本势能,为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关键能量。这种“科技+金融”的耦合,不仅是两地优势的叠加,更是国家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关键。

2025年5月15日至16日,在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的指导下,福田区政府等特别支持下,证券时报社联合香港公司治理公会等成功举办“潮起香江聚势共赢——深港资本市场融合发展与赴港上市专题研讨会”。

此次盛会聚焦新质生产力与国际资本对接,为深圳乃至全国企业赴港上市解决难题,以深港协同创新勾勒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全新范式。

助力企业全球发展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开放的金融市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丰富的国际资本。深圳作为科技创新前沿,近年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企业国际化布局与融资需求强烈。

深圳与香港,一个是科创“孵化器”,一个是国际资本“聚宝盆”,地缘优势为两地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香港—深圳的引领作用,深化合作,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超表示,促进深港资本市场协同发展,支持深圳企业通过境外市场上市融资,助力企业全球化发展。

港股市场持续深化上市制度改革,成为内地企业迈向国际的关键跳板。证券时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高玉梅表示,通过港股平台,企业可直面全球投资者,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整合国际研发资源。

解决企业需求

港股市场以制度创新为引擎,深化上市制度改革,构建起多元包容的投融资生态体系。

在赴港上市热潮下,深圳企业如何借助香港资本市场优势?如何把握港交所政策新规?

为破解深圳企业赴港上市难题,证券时报联合多家机构发起专项调研,调研显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对香港证券市场上市规则和监管要求不熟悉等。

港交所代表介绍了香港资本市场和上市制度要点,并解读了“科企专线”。顺丰控股分享了赴港上市经验,成为快递物流行业首家“A+H”上市企业。

5月16日,研讨会组织企业走进香港金融市场,参访中银香港。

专业指导国际化

研讨会构建“问题输入—智慧碰撞—方案输出—落地验证”的价值闭环。企业与监管部门、专业金融机构交互,获得解决方案和应对港股复杂生态的思维模型。

中介机构在赴港上市中扮演多重角色,是连接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桥梁,帮助企业实现国际化蜕变。

研讨会邀请专业投行、银行、律所、会计所等领域嘉宾,剖析港股上市最新动态与趋势。中信建投国际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陈静表示,港股上市有多重利好。

捷利交易宝首席行政官万勇分享了企业投资并购和出海红利;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蒋光明剖析境外上市募资的合规高效回流;证券时报·新财富杂志社评选负责人吴瑶分享机构视角下的上市公司投关管理与评价等。

数百家上市企业与拟上市企业高管出席会议,对赴港上市的法律规则有了更深认识,学会了用金融中介机构的逻辑阐述企业故事。

当天下午,证券时报·新财富杂志社港股评选正式启动,旨在全面评价港股市场的中资上市公司,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