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前总统拜登确诊恶性前列腺癌,引发公众关注。前列腺癌是男性高发恶性肿瘤,但存在诸多误解。权威专家拆解5大常见误区,包括症状认知、PSA检查、前列腺结节性质、前列腺癌危害及手术治疗风险,助你认清前列腺癌真相。

当地时间5月18日,美国前总统拜登被确诊患有恶性前列腺癌,且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再次引发公众对前列腺癌及其骨转移的关注。据《2025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预测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然而,前列腺癌并非绝症,但大众对其存在诸多误解,可能导致治疗延误。今天,权威专家将拆解5大常见误区,带你认清前列腺癌真相!

2025年美国男性肿瘤预测新增病例与死亡病例(CA Cancer J Clin. 2025)

误区1:前列腺癌需有尿路症状才需关注?

拜登因“泌尿系统症状加剧”发现癌变,但早期前列腺癌起病隐匿,近80%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中老年男性尿频、尿急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前列腺增生或炎症,错过早期治疗时机。需警惕,排尿异常并非前列腺增生或发炎的专属,前列腺癌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出现骨痛应警惕前列腺癌可能。

专家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查尿常规、PSA,必要时结合直肠指检、核磁共振检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45岁。

误区2:PSA升高一定患前列腺癌?

PSA检查是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也可能导致PSA升高。前列腺癌筛查、诊断技术的发展,如液态活检、新型影像学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前列腺癌诊疗带来全方位的革新。

专家建议:PSA数值异常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诊断。

误区3:“前列腺结节”等于肿瘤?

前列腺结节是指在前列腺内发现的肿块,多种前列腺疾病都可能表现为前列腺结节。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多种手段评估其性质。合理利用新兴的液体活检、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提高诊断准确性。

专家建议:遇到“前列腺结节”不要惊慌,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多种诊疗手段评估其性质。

误区4:前列腺癌是不致命的“懒癌”?

前列腺癌并非“懒癌”,其发生、发展复杂多样。合理有效的筛查诊断、分型治疗才能提高前列腺癌生存率。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为前列腺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专家建议:一旦确诊为前列腺癌,应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与分型评估,积极治疗。

误区5:前列腺癌手术会导致尿失禁+性功能丧失?

前列腺癌手术更加精确和安全,微创手术可精准切除肿瘤,最大程度上保留性神经和尿道功能。辅助治疗方法如康复训练等,也有助于恢复患者功能。

专家建议:不要过分担心手术风险,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任善成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擅长泌尿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的微创手术和综合治疗,团队正在积极开展创新诊疗方案,服务广大前列腺癌患者。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关键词:前列腺癌、PSA、前列腺癌筛查、前列腺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