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类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市场预期转变
AI导读:
近来,部分ST或*ST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这在市场中较为罕见。资产重组运作模式各异,从二级市场表现看,除部分停牌公司外,此类运作引发股价异动。市场预期正在转变,一方面视为规避退市信号,另一方面旨在提升公司资产质量。此外,ST类公司并购重组可行性在改变,反映监管松绑预期。
近来,包括ST联合、*ST宇顺和*ST花王在内,部分ST或*ST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这在市场中较为罕见。
拆解来看,资产重组运作模式多样。*ST宇顺通过现金收购三家标的公司,共同运营中恩云数据中心项目。ST联合则采取资产注入方式,知名矿泉水品牌润田欲借此实现曲线上市。ST花王则因整体注入产业投资人资产周期较长,先引入第三方优质资产尼威动力。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除部分停牌公司外,此类运作引发股价异动,*ST宇顺股价暴涨200%,公司发布投资风险公告。
市场对这些ST类公司的预期正在转变。一方面,主板退市新规导致部分公司*ST,若2025年底前完成资产收购,或可避免退市。因此,这些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被视为规避退市信号。
另一方面,此类运作旨在提升公司资产质量。若交易顺利,标的公司控制权并表,对营收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有助于完成转型,具有战略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ST类公司并购重组可行性在改变。过去数年,ST或*ST公司并购重组面临严监管。但近期,ST类公司加入并购重组潮流,反映监管松绑预期。
ST类股票运作分两类:一类如*ST松发、*ST中基,在披露并购后被实施*ST,体现资产重组前置性;另一类如ST联合、*ST宇顺,在披露前已被实施ST或*ST,后陆续披露重大收购公告,市场认为这反映监管松绑预期。
去年下半年,“并购六条”激活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热情,监管呈松绑趋势。无论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发布,还是沪深北交易所新修订的审核规则出炉,都印证此趋势。预计2025年并购市场将现更多标杆案例。
从市场主体视角看,ST类公司面临经营不佳、内控短板等挑战,但也是正常经营企业。相当比例公司通过改善经营、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化解退市风险。尤其在退市新规后,改善经营、提高质量的意愿增强,这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不能把ST公司资产重组与股价投机炒作划等号。一方面,个别案例借重组炒高股价后留下烂摊子,监管严打“炒壳”。另一方面,ST类公司资产交易方案公布时尚处筹划阶段,需进一步协商、推进和落实,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对ST类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市场预期变化的同时,应全面、理性看待风险。对于不涉及监管审核的现金交易,需权衡公司货币资金规模及自筹资金可能性等因素。对估值高企的ST个股来说,持久性估值支撑还需时间。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