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严: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面临严打
AI导读:
近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监管趋严,证监会发布规则要求及时归还占用资金并披露相关信息。数据显示,年内多家公司及自然人因资金占用被处罚。监管层坚持追首恶惩帮凶,追责机制愈发健全,退市不免责,已有多家公司被督促清收被占用资金,否则面临退市风险。
近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的监管日益趋严。5月9日,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发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人占用募集资金的,必须及时要求归还,并详细披露占用原因、对公司的影响、清偿整改方案及整改进展。5月26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加大对资金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年内监管层已对37家上市公司因资金占用问题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共48单,涉及警告、罚款、责令改正等;同时,对165名相关自然人,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紧抓“关键少数”
资金占用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顽疾。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肆意挪用、侵占公司资金,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监管层坚持“追首恶”“惩帮凶”,严打资金占用已成为市场共识。例如,5月27日,ST东时因使用1.06亿元募资补充流动资金逾期未还,其董事长孙翔等三人被北京证监局警示。
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资金侵占的方式越发隐蔽,包括高溢价对外投资并购、高价收购大股东关联皮包公司资产等。从上述处罚案例来看,资金占用行为多样,如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以支付设备采购款名义提供资金等。
监管层严厉打击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的违法行为。一方面,“追首恶”,占用资金者必须如数归还;另一方面,“打帮凶”,参与或配合实施资金占用的董事、高管也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追责机制愈发健全
监管层始终坚持占用必须还、整改有期限、退市不免责、追偿多手段的态度。在责令改正期及退市进程中,多次采取发函、通报批评等手段,督促上市公司按期清收占用资金,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提到,大股东大额资金占用且不整改的,将考虑强制退市。已有多家公司被监管督促清收被占用资金,否则可能面临退市风险。
此外,监管层始终坚持“退市不免责”的态度,持续督促上市公司清收占用款。对于资金占用问题,上市公司应积极采取法律诉讼、股权冻结等手段追回被占用资金。独立董事也通过现场询问、发出督促函等方式,敦促管理层加大资金占款回收力度。
近年来,监管层不仅注重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管,还加大了事后追责的力度。中证投服中心通过推动集体诉讼、股东代位诉讼等多种方式,强化投资者保护。例如,太安退代位诉讼以调解方式结案,资金占用方全额偿还占用资金本息合计5.72亿元。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