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家外资机构上调了中国2025年GDP增速预测,力挺中国资产。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机构预计MSCI中国指数、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等有望实现上涨。外资看好中国股票,高配中国资产趋势延续,看好科技与互联网龙头及高股息策略。

近期,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了中国2025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测。

在此背景下,外资机构再次力挺中国资产。摩根士丹利中国股市年中展望报告预计,MSCI中国指数、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沪深300指数均有望实现上涨;高盛则维持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增持”立场。

同时,高配中国资产的趋势依旧不减。

“国际投行代表的‘聪明钱’持续看多并高配中国股票。”瑞银高级中国经济学家张宁指出。

外资唱多,聚焦两大方向

自5月下旬以来,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纷纷“发声”,力挺中国资产。

高盛发布研报称,受益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维持对中国股票市场“增持”立场,预计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主题偏好将提升、企业盈利前景改善、外资流入中国股市的力度将增强。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我们对中国的股票,无论A股还是港股,都建议在亚太区保持高配。从流动性角度看,AI未来一两年可能带动约2000多亿美元净流入。”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中国股市年中展望报告显示,鉴于结构性改善(如上市公司ROE触底回升、盈利趋稳等),该机构上调了中国股票指数目标,但考虑到宏观压力持续,维持对中国股市标配评级,建议通过精选个股和板块获取超额收益。

具体来看,摩根士丹利对2026年6月的基准指数目标分别为:MSCI中国指数上涨5%、恒生指数上涨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5%和沪深300指数上涨3%。

中国股指的上涨得益于多方面因素。摩根士丹利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指出,由于美元走弱、“美国例外论”趋势减弱以及投资者多元化意愿增强,未来6至12个月中国股票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亦判断,在未来几个季度,外资回流中国股票市场将是重要的交易逻辑。

对于行业配置,摩根士丹利建议超配两大方向:一是科技与互联网龙头,特别是全球化竞争的AI、智能制造业领军企业;二是高股息策略,配置分红稳定的资产以对冲波动。同时建议低配能源、房地产等周期板块。

王宗豪建议继续采用杠铃策略,但在偏好顺序中下调高股息资产的位置,预计AI主题可能成为投资者重点偏好,互联网公司是布局该主题的最佳方式;自主可控可能是另一个重要交易主题,A股TMT板块是布局该主题的最佳方向。

外资机构超配中国资产的现象已逐渐显现。渣打集团发布2025年6月全球市场展望时,强调了不同地区适度分散配置的重要性,并提到在亚洲(除日本)超配中国股票。

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测

外资机构之所以看好中国资产,是因为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持乐观预期。

高盛、摩根大通、野村及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先后上调了对中国2025年GDP的增速预测。

摩根大通发布的报告显示,中美削减关税的幅度大于预期,预计只要下调后的新关税税率在今年剩余时间维持不变,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提升。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预计,今年二三季度决策层将利用好现有政策空间以及准财政工具来提振经济,后续有望出台额外财政刺激支持基建投资,央行或将进一步降息及降准。

邢自强认为,中国在AI领域的优势将转化为生产力,AI相关投资将在未来2—3年提振实际GDP增速0.2—0.3个百分点。

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上调中国2025年GDP增长预测。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支出进度的提前加快有望持续发力,预计未来数月信贷脉冲将提振内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